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28496
大小:149.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1
《终将新妆换旧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普陀区初中2007年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论文终将新妆换旧颜————浅谈新课标下历史与社会学科试题的命题趋向 普陀区桃花中学张晓燕新课标下的考试不仅是课改的一种重要的“验收”手段,而且也对学校今后的教与学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课改后如何考试,考试又如何命题,这不仅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现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当前考试试题存在的不和谐现象(一)从选材的形式来看,千年同一回纵观当前试卷练习,其呈现方式简单划一,仍然是老掉牙的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等,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试卷内呈现的信息量不足,实践性不强,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际能力。(二)从选材的内容来看,新瓶装旧酒面对新课程改革,许多教师畏缩不前、瞻前顾后,并未真正转变观念,认为新教材的内容太少,没有东西可考,于是把原来在使用的老教材几套试卷统统搬了进来,也不管结果如何。这样做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把自己的教学引入误区。(三)从选材的手段来看,复制加粘贴目前,《历史与社会》学科普遍不被重视,学校所征订的资料相对较少,于是一些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从网上大量下载试题,然后进行简单的筛选、整合,一张张试卷就这样诞生了。事实上,网上这些内容良莠不齐,有的甚至与新课程、新理念背道而弛,误导了教与学。二、今后历史与社会考试试题的新思路(一)夯实基础知识,强调学生发展新课标下许多人提出了疑问:新课标中删去了原来教学大纲中的不少知识点,那么现在如何考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呢?笔者浅陋地认为知识仍然是能力培养的支撑点,我们应该把“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作为命题的基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点考查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发展有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源于教材,活而不难,体现“源于课本而跃出课本”的命题原则。5 普陀区初中2007年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论文例如:2006年1月29日是我国农历丙戊(狗)年,你知道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狗字? ABCD该试题图文并茂、新颖多彩,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甲骨文的特点。从形式上来看,改变了过去那种死板的形式,即“什么是甲骨文,有何特点?”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从内容上来看,素材来源于八年级上册《从刻画符号到象形文字》,但又跃出课本,结合图文和英文,注重知识和技能立意。因此命题的基础性就是要求命题者立足文本,夯实基础。(二)调整提问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在设计试题时,问题的提出应采用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增加对话性的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问题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与试卷融为一体。例如,七年级考试题:“雅戈尔野生动物园有好多动物,斑马、长颈鹿、大象、驯鹿、大熊猫、东北虎、北极熊等,它们都很想家了,请你帮它们找到故乡吧!(把它们填到温度带中)。”这种对话式的活灵活现的题目,不仅激发了学生答题的欲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这样内容有趣、命题活泼的卷面,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过去迎考那种紧张、恐惧的情绪荡然无存,学生在考试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三)贴近社会生活,展示人文关怀新课程的首要特点是人文性,试题的编写应从“童心”“童趣”出发,内容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让学生有亲切感。摈弃那种陈旧的、呆板的、沉闷的、封闭的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指向学生,服务学生。我们在命题时可设置卷首语、友情提示语和激励语。如“请抓紧时间,请仔细阅读,祝你成功,你一定行”等等。在去年的学校期中试卷里,我是这样设置卷首语的:“亲爱的同学们:《历史与社会》用她一幅幅灿烂生动的历史社会画卷将伴随我们度过了半个学期的学习生活。相信你对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让我们带着自信一起穿越时光隧道,细细回味我们传承的文明,请把你的学习成果、知识积累和才华在这里尽情地展示出来吧——祝你成功!”5 普陀区初中2007年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论文设置卷首语、提示语的目的在于提高试卷的亲和力,营造宽松的环境,让考试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命题的价值取向要努力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沟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如七年级下《在生活中运用规则》一课中设计了这样的题目:遇到下列情况我们应该拨打紧急救助电话,看图后请正确填写有关的电话号码: 图一图二图三⑴遇到图一与所发生的情况时,应拨打;遇到图二所发生的情况时,应拨打;遇到图三所发生的情况时,应拨打。⑵拨打上述电话时应注意。上述题目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学生们比较熟悉,有话可谈,易于动笔,也乐于表达,谈真话,抒真情。试题的生活化旨在引导学生在今后学习中要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运用,在生活中创造,让生活走进《历史与社会》课堂,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描绘生活。(四)体现个性差异,激发主体精神“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宗旨和核心理念,为此在命题时要尊重和体现个性的差异,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促使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例如七年下《母亲河》一课中,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ABC三类问题:A类:目前长江、黄河主要面临哪些问题?B类:你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C类:请你设计一则保护长江、黄河的公益广告。该试题从难度系数来看,ABC三类依次略有递增;从三维目标来看,A类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B类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C类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让学生自由选择,各有所获:选择A类的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选择B类的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选择C类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情感的升华。(五)加强学科整合,凸显能力素养5 普陀区初中2007年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新型的综合型课程,它的第二大特点是知识内容的综合性,新课程从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出发,以学生生活经验为起点,把原来彼此孤立、相互隔离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相关人文社会学科有机地整合,融合。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命题时应该突破原有学科的界线,注重内容的整合,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探究知识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在试卷中增设一些探究题,以突破原来单纯考查知识、技能的倾向,把知识、技能融入到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同时我们要加大试题的开放力度,鼓励有创造性的答案,要提倡学生的个性化解题策略,更提倡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地方教程中设计了这样一题:关注家乡---读小李同学通过调查撰写的一篇介绍家乡的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及下三幅图,回答问题。我的家乡──舟山舟山市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1°3O′~123°25′,北纬29°32′~31°04′之间,东西长182千米,南北宽169千米。舟山历史悠久。春秋时属越国,称“甬东”。唐开元年间(公元738年)立县。“舟山”一名来自民间,或以为本岛“山形如舟”而得名,或以为“渔舟云集于此”停泊而得名。舟山拥有渔业、港口、旅游三大优势。舟山是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素有“中国渔都”之美称。舟山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水深浪平,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舟山保存完好的海岛自然景色,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已开辟的二个国家级和二个省级旅游风景区。……舟山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由于附近海域自然环境优越,饵料丰富,给不同习性的鱼虾洄游、栖息、繁殖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海洋渔业成为舟山海洋经济的主要产业。渔文化已成为舟山海洋文化的一大亮点。……图一(舟山地图) 图二(年年有“鱼”) 图三(一览无“鱼”)⑴舟山位于_____。(填低纬度、中纬度或高纬度)⑵舟山建于_____世纪,至今已有_____年。5 普陀区初中2007年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论文⑶图三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⑷舟山渔文化蓬勃发展,作为舟山人,你能为弘扬渔文化做些什么?⑸为防止我们家乡由图二的年年有鱼变为图三的一览无“鱼”,我们应该怎样做些什么?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地理、历史、经济、政治、社会乃至文学,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生产实践融为一体;从题型来看,集填空、选择、读图回答、行为训练于一身,图文并茂,蕴涵着浓浓的乡情,有助于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探索的空间更加广阔。(六)关注情感变迁,发挥教育功能新课程要求三维目标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的教育目标,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目标,命题时应时刻把握试题的教育功能。如七年级下《知识就是力量》一文设计了这样一题:肖琴和肖燕云是湘西土家族人,在姐姐肖琴五年级,妹妹肖燕云三年级时,由于家中贫困,只能供得起一人上学。妈妈手里拿着一长一短两根稻草,让姐妹俩抓阄,抽到长的去上学,抽到短的留在家里干活。妹妹抓到长的就上了学,并经过勤奋苦学进入了师范大学,而成绩一向优异的姐姐只能辍学回家,从此放牛打草当农民。⑴有人说姐妹俩不同的命运是由稻草决定的,你同意着一说法吗?理由是什么?⑵没有上学,在家务农的姐姐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选择那些学习的途径?此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又考查了“学习改变命运”这个知识点,而且从知识点的考查中折射出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从情感上进行了一次洗礼,心灵发生了碰撞,情感得到了升华。总之,《历史与社会》的命题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合理科学地进行考试评价,让考试成为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成为教师的一次检验,一次关怀,一次企盼;成为学生的一次展示,一次创造,一次满足。我们坚信,在新课程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束缚命题的思路终将被新思路所取代,让考试这个指挥棒正确引领教学改革,奏出符合历史与社会课改精神的优美旋律来。 参考文献:①丁惠宁《生动性、开放性、创造性》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6.3②王双燕《加强命题研究、促进考试与评价改革》试教通讯 2004、33-34合刊 ③《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④陈永兴《新课程、新考法、新试题》 试教通讯2004、33-34合刊 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