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质量分析

2010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质量分析

ID:32513302

大小:64.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0

2010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质量分析_第1页
2010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质量分析_第2页
2010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质量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0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质量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0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质量分析刘敏一.试题简析本次考试考查九年级上册所有课文内容,命题依据教材和2010年考试说明,试题形式按照中考题型及比例设置,题量与难易度把握较好,有利于检测学生真实水平。本次试题在立足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考查的基础上体现了如下三个特点:1.全面模拟中考试题设置,既突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察,又力求体现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系列考察。2.突出核心知识点的考查,做到难易适当,体现一定的坡度。如记叙文考查了词句理解、人物分析、理解写法与语言赏析,这都是常见考点。另一方面,大部分试题不太难,部分试题,像8、

2、10、12和作文体现了一定的难度。3.加强了语言的感悟与表达的考查,体现语文学科个性特征。二.问卷情况及具体分析(一)积累运用1.识字写字。此题学生丢分侧重在写汉字“韶”和“绚”上。“韶华老去”学生不常见,有一定难度。“绚丽”有不少学生写成“炫丽”。(后来发现“韶”和“犀”两字声调打印时都成了去声,给学生答题带来一定的影响。)2.诗词默写。丢分多在《诗经》两首诗上,体现教师在重章叠句字词变化方面比较不足,要求不细。3.仿句。此题很好地考查了语言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基本功,部分考生未能把握句子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主题,加之平时语言积累较

3、少,还不能到质变的境界。4.信息提取:此题丢分少,但出现拟标题加标点符号的问题。5.名著阅读。这道题基本是送分题,少部分学生把“吴用”与“林冲”等混淆。6.综合性学习。出现的问题是:写标语字数不相同,或语言肤浅;补写开场白或没有称呼,或内容脱离“歌唱祖国60华诞”的情境。(二)现代文阅读《悠长的铃声》是一篇反映校园生活的美文。它篇幅适宜,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7.没有从“悠长的铃声”文中义出发理解标题,不写具体意思,只深入分析,导致扣分。8.部分学生没能理解“抽”的意思,如写成“学校严格纪律”或直接写成铃声;赏析句子又不能正确指出

4、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9.分析人物抓不住要点,“打擦边球”,写成“谦虚、诚实、知错就改”。10.体现学生审题不准,把结尾的“特点”分析成“作铺垫”“深化中心”等。11.有不少学生概念不清,不知“伏笔”为何物,乱找一气。这反映教师平时教学指导不到位。《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联系了当前的社会生活实际,时效性强;短文设计的四个小题紧扣了说明文训练的重点。12.部分学生对甲流感特点的分析不全面,抓不住关键的问题。13.有很多学生缺乏文体意识,把说明方法与表达方式、论证方法相混淆;还有学生没有掌握分析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思路。1

5、4.分析说明用语准确,不具体联系语境阐述理由,只用套话,如“它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来草草了之。15.此题有一定的开放性,但题目要求“根据短文叙述”,有些学生脱离短文泛泛而谈;还有学生提出的预防甲流感方法空洞,不具操作性。3《成功》是课内选段,体现阶段教学内容。考查的三道题分别涉及到议论文语言,论证方法及观点、论据分析。16.这道题丢分少,反映出课后习题训练落实到位。17小题错误类型:①90%的学生只答出一种论证方法。②论证的道理有20%的学生答错,答成是“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③文体意识差。把论证方法与说明方法混淆,如

6、有学生把“举例论证”写成“举例子论证方法”或写成“举例子”。④少数生不看题目要求,盲目下笔。题目并未要求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但少数学生多此一举地分析了其作用。18小题错误类型:①把引用论证答成“举例论证”。其实并不明白是什么论证方法,按题目要求,只套用题目答成“引用名人名言认证了……”即可,也不会失分。但有“举例论证”字眼就失去1分。②证明的观点,很多学生未答出。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理应答出证明了什么观点(论据、论证都是为分论点、中心论点服务的)③引用名言论证的作用应该是“使论证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但有学生却答成是“使论证更具体、更生动

7、、有趣味性”;还有极少数学生答成是“铺垫”、“点明中心”等。(三)古诗文阅读这部分情况较好,送阅的试卷大多得分在13分以上,但离古诗文力争满分的目标还有距离。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1.翻译句子只写大概意思,疏漏关键词,如“竞”、“争高”。说明学生译句“一一对应”意识差。2.审题不严、不细心。如“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写成“热爱大自然”;“景物特点”答成“奇山,异水”或“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诗词赏析的艺术手法把握不到位。如第24题或指不出“对比”“反衬”的手法;或将“反衬”写成“烘托”。(四)作文本次作文的两个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8、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题目开放,提供较广泛的选择空间,利于他们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个性文章。1.值得肯定的方面①视野开阔,题材丰富,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学生获得材料的途径进一步拓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