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高自然伽玛碳酸盐岩储层研究.ppt

【7A文】高自然伽玛碳酸盐岩储层研究.ppt

ID:32506467

大小:3.14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2-09

【7A文】高自然伽玛碳酸盐岩储层研究.ppt_第1页
【7A文】高自然伽玛碳酸盐岩储层研究.ppt_第2页
【7A文】高自然伽玛碳酸盐岩储层研究.ppt_第3页
【7A文】高自然伽玛碳酸盐岩储层研究.ppt_第4页
【7A文】高自然伽玛碳酸盐岩储层研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7A文】高自然伽玛碳酸盐岩储层研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自然伽玛碳酸盐岩储层研究高自然伽玛储集层碳酸盐岩中泥质层一般很难形成储层,根据高GR来区分泥质层。储层:低GR、低RT、低DEN、高DT并非所有高GR层都是泥质层,有些高GR层泥质含量并不高,它们在缝洞发育时为储层。一、高自然伽玛成因类型原生吸附型后生沉淀型1.原生吸附型沉积碳酸盐岩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吸附介质中的铀元素,则在GR曲线显示高值,甚至超过泥质层GR值。受控于沉积环境,在一定范围稳定分布。原生吸附型与泥质层的识别单井内对相近读数的高GR层对比。泥质层电阻率数值很低,为几十Ωm,深浅双侧向曲线为负幅度差,声波时差值较高。高

2、自然伽玛储层电阻率数值相对较高且变化剧烈,声波时差值增高层段与高自然伽玛显示在厚度上不完全一致。自然伽玛能谱测井曲线上识别泥质吸附钍、钾有机质则以铀为主孔10井下二叠统高GR储集层华北地区某井的实例(3层)四川某井下二叠统高GR储集层2.后生沉淀型沉积时地层不含泥质或微含泥质为低GR。后来经过次生变化,形成高GR。裂缝带,断层带,风化带,油田开发高自然伽玛缝洞性储集层地层水在缝洞中运移,当为还原环境时,铀元素被析出沉淀在缝洞壁上,形成高自然伽玛。以低钾、低钍、高铀为其特征邻井间或断层上、下盘相同层段的自然伽玛曲线不能对比。川南纳39

3、井断上盘缝洞发育风化壳高自然伽玛储层风化壳受淋滤、溶蚀、沉淀作用发育溶洞系统和较高的粘土含量,因而为高自然伽玛显示。高GR可与邻井对比者为正常地层,不能进行对比又无断层通过的为风化壳。风化壳分布在沉积间断面下约100m。储层均为剧齿状自然伽玛增大。新疆塔里木盆地风化壳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自然伽玛增高油气田开发见水后,随着累计产水量的增加,自然伽玛强度也增加。这是由于溶于地层水中的铀元素随着水的产出在缝洞壁上沉淀的结果。这类地层的原生自然伽玛为低值,随着时间推移(即随累计产水量增加)自然伽玛逐渐增高。自然伽玛增高越多则缝洞越发育,产能越

4、高。华北油田四川盆地两类碳酸盐岩高自然伽玛储集层沉积高自然伽玛储集层裂缝高自然伽玛储集层二、一种高自然伽玛碳酸盐岩储层新类型由于古岩溶洞穴充填物引起的碳酸盐岩剖面显著高自然伽玛异常,指示了溶洞储层的发育,成因上属于沉积期后暴露形成古岩溶洞穴,洞穴中再充填或富集高放射性物质。太和场构造图赤水太12井三次酸化产能对比日期酸量(m3)泵压Mpa酸前气(104m3/d)酸前水(m3/d)酸后气(104m3/d)酸后水(m3/d)1979.06.1727.542.5微气无0.44无1991.05.0564.749.00.12无0.751.01

5、993.01.20107.572.20.160.3微气1154太12井生产曲线太12井测井曲线高GR异常合4井P133顶部风化壳合江构造合4井钻至P133顶部风化壳处钻具放空0.17m,突发强烈井喷并失火,估计日喷气量500×104m3,经过26天的抢救才将火扑灭,共损失天然气1.54×108m3。侧钻出现严重井漏,测井和录井资料反映出顶部为松软的古风化壳泥质充填。合4井测井曲线高GR异常合16井P133顶部见灰黑色泥岩合16井下二叠统顶部井深2983m,P133中2985-2987m录井为灰黑色泥岩,富含粉粒状黄铁矿,为古风化壳洞

6、穴充填,清水钻开无显示,气测无异常,只是钻时明显下降,测井为高自然伽玛异常。合16井测井曲线高GR异常合16井P133储层段酸化数据序号时间酸量(m3)和浓度套压(MPa)油压(MPa)排量(l/s)效果175.12.2529.4×18.4%430410320无显示276.03.07101.×15.4%3205001000水1920m3/d威2井两段放空0.78m,见黑灰色铝土质泥岩洞穴充填物纳55井测井断层上下盘古溶洞带试油选层的重要依据高自然伽玛异常作为试油选层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认识已被矿场新井试油证实,并称为太12井试油选层

7、模式。缝洞储层的形成代表性的观点----先缝后洞高自然伽玛岩溶储层表明:古风化壳泥质或上覆地层充填应形成于古岩溶作用期间和期后,在这些层段中产出高产气水并有一定储量,表明东吴期古溶洞未被完全充填,具备储集和产出工业性流体的能力。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缝洞储层模式在地质综合研究及储层地震预测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基础上,总结油藏储层概念模型如下:11.储层地质模型建立(2)储层内部不存在较为连续的岩性界面,纵向上多期洞穴相互叠置;加之高角度裂缝网络发育,在纵向上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储集体总体上呈块状,但局部表现为似层状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