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地质作用.ppt

【7A文】地质作用.ppt

ID:32502103

大小:6.05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2-09

【7A文】地质作用.ppt_第1页
【7A文】地质作用.ppt_第2页
【7A文】地质作用.ppt_第3页
【7A文】地质作用.ppt_第4页
【7A文】地质作用.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7A文】地质作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质作用一、地质作用概述概念、能量来源、类型二、内动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三、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河流、地下水、海洋、冰川、风一、概念地球形成以来的4600Ma过程中,从未停止过运动和演化。有些是剧烈的变化,如地震、火山、泥石流等,有些是不易觉察的缓慢变化,如山脉隆升、冰川消长、河流迁移等。这些由自然动力引起岩石圈或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自然动力,称为地质营力。二、能量来源1.源于地球内部的能量(内能):重力能、放射能、旋转能、结晶能和化学能等。2.源于地球外部的能量(外能):太阳辐射

2、能、日月引力能。第一节概述三、地质作用类型(一)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整个岩石圈的地质作用叫内动力地质作用。如:构造运动、地震、岩浆、变质等作用。(二)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外能(太阳能、日月引力能)引起的、作用在地壳表层的地质作用称外动力地质作用。如: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一、地壳运动由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岩石发生变形、变位的一种机械作用。如板块的分离、滑移、俯冲、碰撞;区域性沉陷与上隆;岩层的断裂与褶皱。第二节内动力地质作用新构造运动和现代构造运动是我们研究的起点,因为它们所产生的地貌、痕迹保留较好,

3、易于观察和研究;古构造运动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因为它包括了几乎整个地质时期所发生的构造运动。按地壳运动的方向:1、升降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可分为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 沧海桑田的变迁、喜马拉雅山3000万年前海相2、水平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运动。可分为造山运动和造谷运动。 大西洋洋中脊,每年以2-4厘米的速度向两侧移动;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水平错动1000余公里。从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可化分为:现代构造运动——人类历史时期发生的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晚第三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古构造运动——晚第三纪以前发生的构造运动。现代构造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实例例一:我国1952年

4、——1982年,以昆仑—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南部以上升为主,其中青藏高原上升最快,一般5-10mm/a,华南地区2-4mm/a;北部以下降为主,其中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及东北三江平原下降较快,一般2-5mm/a。例二:1967年在冰岛洋脊裂谷两侧设置标竿,用激光测距法进行重复测量,发现几年之内标竿间距增大了5-8cm,表明裂谷两侧正以每年不到1cm的运动速度被拉开。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前105年)18世纪中叶,全柱升出海面19世纪初,开始下降1826年——0.30m1878年——0.65m1913年——1.53m1933年——2.05m1954年——2.50m下降速度:2厘米

5、/年例三: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上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动向例四:圣安德烈斯断裂带活动,1882——1946年间,沿北西方向发生差异性移动(断层西侧向西北方向移动,4cm/a;东侧只作相对较小的往复运动)。页岩的褶皱变形二、地震地震是内能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然释放,造成岩石圈的快速颤动。如1976年唐山地震。地震的类型根据引起地震的原因,地震分为:1、构造地震:地应力的累积超过岩石临界强度而产生的地壳断裂。占全球的90%,数量多、破坏大。2、陷落地震:由悬空地层引起的地震。震源浅、范围小,占3%。3、火山地震:由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局限于现代火山活动带,强度不大、震源较浅、范围较小,占7

6、%。4、人工地震:因施工打桩、地下核试验、人工爆破、水库等人为原因引起的地震。规模小、范围小。如:美国科罗拉多州米德湖地区,1935年蓄水,1937年发生有感地震百余次,1939年水蓄满后,地震达到高潮,发生过5级地震,至今尚未平息。(最早发现)地震的主要参数震源:地下首先发生震动并释放能量的地方。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依震源深度划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0-70公里)、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公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震中距:震中到地震台的距离。震源距:震源到地震台的距离。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地震烈度:指地震对地面及房屋建筑物的影响

7、和破坏的程度。大小与震级的大小、震源的深浅以及震区的地质构造有关。地震序列:由最先出现到趋于稳定的一系列地震构成。主震:在地震序列中最强烈的一次地震。前震与余震:主震之前的地震为浅震,之后的地震为余震。地震主要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洋脊地震带。东部、西南、西北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地球自身以外(尤其是太阳能),作用于地表及其附近,使原有的矿物和岩石遭破坏,同时引起地表形态的不断变化。按动力特征分为:风化作用、河流作用、地下水作用、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