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 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 伍光和

ID:32501118

大小:1.27 MB

页数:396页

时间:2019-02-09

自然地理学 伍光和_第1页
自然地理学 伍光和_第2页
自然地理学 伍光和_第3页
自然地理学 伍光和_第4页
自然地理学 伍光和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 伍光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编者的话本书原是供综合性大学地理系各专业使用的教材。自1978年第一版问世以来,除综合性大学使用外,还广为其他院校所采用。根据几年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本书主要编写人员于1982年10月在安徽省青阳县共同商讨了本教材的修订问题,对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方案。修订中,注意了教材内容的更新,吸收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点,增加了不少新的资料与插图;对教材的体系与结构也作了较大的调整,加强了全书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本书由原来的七章扩增为九章,将原来的上下册合为一册;在总字数不

2、增加的情况下,对它作了全面的修改、补充和调整。本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注意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研究作了专门的介绍。此外,有关生态、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也在许多章节中作了适当的论述。通过从部门自然地理至综合自然地理的叙述,力求使读者对整个自然地理学有个较全面和完整的了解。当然,在教材的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对象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适当的取舍。参加本书修订的人员和分工如下:绪论与第九章,陈传康(北京大学);第一、四、五章,伍光和(兰州大学)

3、;第二、七章,潘树荣(中山大学);第三章,雍万里、李爱玲(南京大学);第六章,俞序君(南京大学);第八章,田连恕(西北大学)。最后由潘树荣(主编)与伍光和(副主编)负责全书的统稿和定稿。在这次修订中,高等教育出版社黎勇奇同志对本书的审查和加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高教出版社杨丽莉同志协助清绘插图,特此致谢。参与本书第一版编写的人员,除上述修订者外,还有魏晋贤、吴评生、吴伯甫、张哲夫、许惠芳、刘亦频、张仁甫、吴荔明等同志。此外,汪安祥、王瑞兰、郑卫国等同志对本书第一版的编辑出版也做了许多工作。本书内容涉及面广,编写难度较大,由

4、于编者水平所限,错漏或取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1985年3月绪论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一)地理学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活和生存的地理环境。人类的环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活动,人类环境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如在古代,大洋并未包括在人类环境的范围之内,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海洋才成为人类活动的环境。当前,由于人造卫星和星际航行事业的发展,使人类的环境超出地球表层的范围,进入了高空和宇宙空间,从而使人类的环境中又出现了“空间环境”的概念

5、。所以,地理环境和人类环境这两个概念是不尽相同的。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是研究地球表面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所谓地球表面,实际上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的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在这个表层内存在着人类社会及其周围的各种事物,构成了具有独特地理结构和形式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系统)。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冲击或干扰的程度

6、不同,又可分为两部分:一为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即指那些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的,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以及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有些人认为,目前整个地理环境都已受到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而不存在天然环境。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二是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即指那些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如农业、工矿、城镇等开发利用地区。就放牧的草场和采育的林地来说,虽然它们仍能保留草原和森林的外貌,但其

7、原有的条件和状态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应属于人为环境之列。人为环境的成因及其形式的多样性,主要决定于人类干扰的方式和强度;而人为环境本身的演变和作用过程,则仍然受制于自然规律。从这方面来说,无论人为环境(次生)还是天然环境(原生)都是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生产力实体具有二重性:从自然属性方面来评价,这种地域的特征是属于人为环境

8、;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考察,这种地域则属于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诸方面以及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关系,而且还涉及社会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上述三种地理环境各以某种特定的实体为中心,由具有一定地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