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研究分析

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研究分析

ID:32500507

大小:7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09

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研究分析_第1页
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研究分析_第2页
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研究分析_第3页
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研究分析_第4页
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研究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研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保持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薛军北京大学法学院  一、引言  研究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问题起源于两个考虑。首先,统一合同法的制定事实上已经成为朝着编纂中国民法典而迈出的成功的第一步。但是,随着中国民法典编纂过程的展开,这一合同法的存在又将是过度性、暂时性的。它必然合被作为债法的一部分而整合到民法典之中去。基于此,在合同法制定之后接着考虑更高层次的债法的结构问题是必然的选择。其次,在司法部科研项目“中南政法学院民法典草案”之中,根据起草大纲的计划也存在一个债法编。而这一草案之中的债法总则、合同总则、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部分的

2、起草工作由我承担。这一艰巨的任务促使我思考债法的结构。以下的内容大多来自于为完成这一项目所进行的思考。[2]  二、各主要民法典债法的结构分析  债法的结构问题,实际上就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安排债法的各种制度,使之成为一个排列科学、布局合理、富有逻辑的制度体系。那么,既有的需要债法体系加以整合的有哪些制度呢?根据通常的理解,这一体系至少包括:(1)债法总则;(2)合同总则;(3)合同分则;(4)侵权行为;(5)无因管理;(6)不当得利以及其他导致债的发生的情形。债法的结构就是如何安排这些制度。在这些方面对一些外国民法典的相关做法进行考察是必要的。...  我将考察对象分为两种

3、类型。第一类是编纂较早的大陆法系的典型民法典的债法结构。第二类是最近一轮民法典编纂运动中产生的典型民法典的债法结构。我希望能在二者的对比中产生有益的启发。  第一类包括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  1.法国民法典。[3]法国民法典第3章为“契约或合意之债的一般规定”,第4章为“非因合意而发生的债”,其中包括准契约(包括了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和准侵权行为;在插人了第5章“夫妻财产契约及夫妻间的相互权利”之后,从第6章到第15章规定了各种有名合同。法国民法典债法制度的这种安排来自于罗马法。它建立在契约、准契约、侵权行为、准侵权行为这徉的术语体

4、系之上。在这一结构之中实际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债法总则。第3章“契约或合意之债的一般规定”之中包括了绝大部分债法总则的内容,但是至少从体系上看,它并不当然适用于第4章“非因合意而发生的债”。这导致第3章之中的一些规定无法适用于第4章所规定的情形。缺乏一个总则性的规定,债法的体系性价值就无法体现,这是一个例证。  2.德国民法典。[4]德国民法典第2编“债的关系法”,它的结构如下:第1章“债的关系的内容”(其中包括了给付义务和债权人的迟延);第2章“因合同而产生的债的关系”(它实际上是一个合同法总则);第3章“债的关系的消灭”;第4章“债权的转让”;第5章“债务的承担”;第6

5、章“多个债务人和债权人”;第7章“各个债的关系”(其中主要包括各种有名合同)。它将传统上认为是债的其他类型的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规定在第7章之中与各种有名合同相并列。其中无因管理规定于委托之后。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则规定于各种有名合同之后,成为这一章的最后两节。德国民法典债法在结构上对合同的重视和对与其处于同一层次的侵权行为和不当得利的轻视都很典型。  3.日本民法典。[5]日本民法典第3编“债权”的结构如下:第1章“总则”;第2章“契约”;第3章“无因管理”;第4章“不当得利”;第5章“侵权行为”。这是一个严格地按照债的发生根据理论设计的结构,但这样的后果是导致各

6、章内容的极不均衡。第2章与第3章在结构上都是1章,但前者的规模是后者的近30倍。...  4.意大利民法典。[6]1942年意大利民法典的债法被认为是起草得非常成功的债法,它吸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成立的法—意债法委员会的研究成果。现在有学者主张将它作为起草一部统一的欧洲债务法的蓝本。[7]意大利民法典第4编“债”的结构如下:第1章“债的总论”;第2章“契约总论”;第3章“各类契约”;第4章“单方允诺”;第5章“有价证券”;第6章“无因管理”;第7章“非债给付”;第8章“不当得利”;第9章“不法行为”。  以上是本世纪中期以前编纂的主要民法典的债法的结构的基本情况。从这些

7、主要民法典的债法结构来看,它们主要有以下的特征:(1)它们大体是根据罗马法以降的债的发生根据理论来设计债法结构。这表现在将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以及不当得利等导致债的发生的制度整合在债法体系之中。(2)在债法体系的结构上采用了总则——分则结构。但是,这一结构往往是通过各部分在内容上的关系体现出来,在标题上表现得并不明显。比如德国民法典第2编从第1章到第6章,实际上规定的是债法总则;第7章是债法分则。(3)在处理属于相同层次的债法制度时往往并不顾及它们在法律逻辑上的关系。特别表现在有关侵权行为、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的制度上,倾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