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97672
大小:194.3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08
《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必修)---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二历史(必修)(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B.法律应当由进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2.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
2、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B.荀子提倡“仁义”
3、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1.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B.存天理、灭人欲C.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D.君子气节、道德自觉2.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4、。”“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的这种叛逆精神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是一致的。(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3.“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说的是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4.培根曾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改变了整个世界……如此之大,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发现了。”这里所说“影响”主要是指( )A.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遥遥领先B.使世界由分
5、散走向了整体C.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是欧美T业革命开展的根本原因5.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A.新思想的萌发B.《资政新篇》C.百日维新D.辛亥革命6.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评价下列哪项较为恰当( )A.
6、中体西用的思想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1.著名学者任鸿隽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发刊
7、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据此可知,任鸿隽主张( )A.民主制度必须与科学思想相结合B.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C.科学革命比政治革命更显得重要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开始发生转移2.新文化运动力图通过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来救中国,结果却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人们称其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D.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
8、词》中指出:“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