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

略论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

ID:32491767

大小:3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08

略论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_第1页
略论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_第2页
略论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_第3页
略论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_第4页
略论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 略论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         ——贾宝玉人物形象浅析 内容提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生活在中国封建末世的曹雪芹,经历了曹氏家庭由盛到衰豪华奢侈的生活之后,带着泣血刻骨之痛,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写出了富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红楼梦》。贾宝玉这个具有悲剧性命运的人物,其内涵虽然丰富,但仍然是现实社会中一个多余人的典型。贾宝玉无“补天”之才而被强逼“补天”。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木石前盟”终被“金玉良缘”替代。宝玉为晴雯凭吊,做祭文“芙蓉女儿诔”。这与中国封建社会“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大相径庭。贾宝玉虽然具有

2、一定的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和平等的意识,但身为贵公子的他,受时代之局限性,仍然摆脱不了旧式封建思想的“胎记”。贾宝玉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始终找不到一条通向自由生活的路,才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式人物,他在现实社会中仍是一个多余人的典型。    ...     文学小说中的多余人形象,是指一些面对现实社会生活感到厌倦和不满,但又摆脱不了世俗的习惯和偏见的人。他们有聪明的头脑,想过有意义的生活,但又缺乏勇气和毅力,整日苦闷忧郁,不能自拔,终于成为一事无成的“多余人”。   多余人形象的出现,与作者及作品所处的社会实际无不联系,有时甚至是作者

3、自身的写照。“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生活在中国封建末世的曹雪芹,经历了曹氏家庭由盛到衰豪华奢侈的生活之后,带着泣血刻骨之痛,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写出了富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为高鹗续作)。其中,贾宝玉是最具有个性色彩、最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脂砚斋”至今评贾宝玉,众说纷纭,角度各一,或褒或贬,瑕玉互见。而笔者斗胆认为,贾宝玉这个具有悲剧性命运的人物,其内涵虽然丰富,但仍然是现实社会中一个多余人的典型。何以如是之称,这就要紧密联系曹雪芹所生活的封建时代和《红楼梦》中所反映的贾宝玉的个性意识来认识。   曹雪芹

4、作《红楼梦》,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在乾隆年间,时值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早就有人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如冯梦龙的“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0)(1)还有明末清初的“三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思想等等。但这些思想所依赖的物质和精神基础都相当脆弱,在当时还不能据一席之地。而清朝开国之初康、乾皇帝,利用人治之术,一时封建势力和礼教观念还很稳固。这无疑构成了当时人们在新旧思想意识上的冲突和矛盾,那些有进步思想的人们一时走不出固有的“围城”,这是出现多余人贾宝玉的现实依据。但“性情决定命

5、运”(罗曼.罗兰语),认识贾宝玉,还得进一步从《红楼梦》中所反映的其个性意识来探析,才能较为深刻地揭示其多余人悲剧根源。尽管《红楼梦》体大思深,技巧精绝,宝玉个性表现于文,时明时暗,但笔者认为仍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出较为细致的分析:(一) 无“补天”之才而被强逼“补天”  《红楼梦》第一回序幕初开,就已一则神话故事暗示“顽石”无“补天”之才。如果“补天”意味着经邦济世、报国效民的传统理念,则曹雪芹从这一传统理念出发对贾宝玉做了本质的规定:尽管有美好的资质,但毕竟是一个不堪入选的废物。《红楼梦》或借诗词、或通过他人之言,或直接通过贾宝玉

6、亲言来传其心声,他自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与传统的理念完全背道而弛,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格格不入。如林黛玉进贾府一回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能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忘,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第三回)。对贾宝玉无“补天”之才的个性意识做了进一步的观照。他甚至到了耻为男儿的地步:“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

7、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回)。且极力反对愚忠至孝:“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必定有昏君他方谏,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君于何地!所以皆非正死!”(第三十六回),这与“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祍席”(○)(2)的传统观念步隔千里之遥。   厌恶与贾雨村之流的士大夫交往,认为史湘云劝他“应酬庶务”的话是混帐话;平素最恨八股文,“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第七十三回);以至后来和甄宝玉为证同类,却失相知(第一百一十五回)

8、。这样“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的宝玉,以致于受贾政大承笞挞,却顽愚不化。   然而,封建家长的初衷终不会变。因为在贾府众人眼中,宝玉虽不是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却是唯一能使贾府中兴的根苗。贾家一代不如一代,宁国公和荣国公在马上“得天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