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北生态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

浅析西北生态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

ID:32488667

大小:30.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8

浅析西北生态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_第1页
浅析西北生态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_第2页
浅析西北生态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_第3页
浅析西北生态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西北生态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西北生态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摘要】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历来是我国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样也广大民众的生活诉求。本文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国策概念入手,通过分析西北生态建设的战略重要性、西北生态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北推行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的方向和对策。【关键词】西北生态循环经济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可持续当今中国已经全面迈入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经历了求温饱到盼环保、谋生计到保生态的转变,大众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

2、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共同愿望,体现了国家从源头扭转生态恶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决心。一、生态建设国策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面前,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以传统发展模式换取的经济增长和腾飞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而造成的生态恶化却是长期的、乃至不可逆的,是将危及子孙后代生存的不争事实。生态问题已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先浪费后节

3、约、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必将导致资源支?尾蛔⒒肪橙菽刹幌隆⑸缁岢惺懿黄稹⒕?济发展不继的恶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国策。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提“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正式纳入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公布,要求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5年,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正式写入中央文件,成为推进我国生态文

4、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同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首度写入国家五年规划,“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正式提出,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即将全面拉开大幕。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43处“生态”,15处“绿色”,12处“生态文明”,8处“美丽”……堪称最生态、最绿色、最美丽的党代会报告,贯穿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二、西北――中国生态建设战略要地西北地理位置独特、总面积309.3万平方公里,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这里是中国“江河源”与“生态源”之所在;这里

5、更是全国水土流失的敏感区、风沙源头的栖息地,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与生态建设的战略要地。近年来,随着西北经济发展与人口急剧增长,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破坏,已严重威胁到中东部地区的发展。保护、建设西北生态,不仅是关系到西北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更影响着全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西北生态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西北深居内陆,加之青藏高原的隆起,太平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使其常年处于400毫米等降雨量线以下,年降水量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向西骤减到200毫米,乃至50毫米以下。稀缺的降水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干旱、

6、盐碱化、荒漠化、水土流失、植被物种衰减,原生生态屏障十分脆弱。加之近年来不合理资源开发利用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了西北生态的恶化,使西北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污染严重、自然资源枯竭的重灾区,严重制约了西北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西北荒漠化土地已达249.6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荒漠化面积的95.6%;水土流失面积达219.2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61.67%;盐碱地面积600多万公顷,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森林覆盖率仅为18.21%,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西北

7、同时还是失衡的生态敏感地带,主要表现在:一是环境组合失调,系统功能偏低:西北光热充足,降雨稀少,多年平均降雨量235mm,仅为全国平均年降雨量的11.7%,水份条件与光热组合严重失衡;在水份条件不足的制约下,西北大部地区土壤微生物活动微弱、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多数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单一,外部输入少,系统整体功能偏低。二是环境容量较小,生态平衡脆弱:西北地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荒漠与草原的过渡地带,对气候波动反应敏感、环境变化频率高幅度大。水资源贫乏、干旱多风、植被稀少、水蚀风蚀活跃等特点,决定了其环境容量较小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差,大气、水、土壤的自然净化功能低、污染负载能力差。三是在生态修复建设上:乡土植被选育滞后,生态技术应用不足,修复西北生态,要立足当地,秉承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先进可落地的生态技术实现治愈保护西北生态的终极目标。然而,大量的生态研究局限在科研学术层面,大量的技术成果躺在实验室与论文期刊之中,乡土植被选育栽植、生态技术转化应用严重滞后。四是生态经济发展互限,生态产业无法互动:西北生态屏障脆弱,生产生活造成环境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