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盈余管理本质

浅析盈余管理本质

ID:32488514

大小:28.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8

浅析盈余管理本质_第1页
浅析盈余管理本质_第2页
浅析盈余管理本质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盈余管理本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盈余管理本质摘要:关键词:对于盈余管理是否属于财务舞弊、财务欺诈至今仍然存在争议。这样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带来决策的失误,监管者带来监管上的困难。由于某些盈余管理并不等同于舞弊及欺诈。所以应当对盈余管理的本质进行探讨,使得财务报告更加的具有决策有用性。(一)、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会计信息在理论上应当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反映,而会计准则是经济活动与会计信息之间的一个中介,若存在一套完善的会计准则,那么会计信息将是企业经济活动真实、完整的反映,即表现出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后,会计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

2、用观的转变。在决策有用观下,存在着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问题,即相关性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可靠性的降低,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就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是因为在企业活动中,大多数所采取的还是历史成本,造成企业真正的经营活动与账面上的会计信息的不匹配,形成应计项目。同时也因为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对某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拥有自主选择权,所以企业管理者可以运用个人的判断和观点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调整账面盈余。理性的企业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出发,使得企业在不超越会计准则的情况下令账面盈余达到期望水平。由于每个企业差异性

3、的存在,造成所选择的会计估计方法和政策的不同,最终导致判断结果大相径庭。简历大全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企业的会计选择,而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也反过来对盈余管理有影响。未来的准则制定更多的应该是以原则导向,而不是以规则导向。在规则导向下,会计准则越是细致就越容易由于经营活动形式的变更而失效,也就越容易为‘创造性会计方法’提供可乘之机,致使会计信息显著失真。而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准则的时效问题,却又由于企业自由诠释和操作空间大使得盈余操纵的监控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准则只能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计量有一个大致范围,而

4、不会具体到某个经济活动的操作上去,所以管理层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就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二)、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财务欺诈盈余管理应当区别于财务舞弊与财务欺诈。财务舞弊是指有预谋的故意误报或遗漏重要事实或会计数据,误导报表使用者在现有信息的情况下会导致其改变判断或决策;而盈余欺诈则是指企业通过无中生有的手段,如伪造凭证,记录虚假交易等手段以达到虚构收入,虚增利润或者转移资产等不良目的,“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操纵;或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这些经营活动和交易的重组增加或至少不损害公司价

5、值(宁亚平,2004)。盈余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别于财务舞弊、财务欺诈。开题报告1、是否合法由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财务舞弊,财务欺诈是明显违反了法律以及会计准则的,是企业漠视法律法规,通过各种欺诈手段达到操纵报表数字的做法。而盈余管理则是企业灵活运用法规准则所赋予的权利对会计数据实施调整,是合法的。2、运用的手段不同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财务欺诈均是将企业的账面盈余尽量达到自己所需的水平,但是盈余管理使用的手段是以合法和不损害公司价值为前提。在一定情况下还会增加企业的价值,如生产一种创利能力大的新产品。而后者所采取的方法却会直接损害公司价

6、值,例如使用不合理的价格折扣并且以牺牲下棋的利润为代价购买当期存活,达到增加当期收入和盈余的目的。所以牺牲公司价值为代价而使得某期账面盈余达到所需水平的活动和交易,并不属于盈余管理,而是应归于后者。3、导致的后果不同由于盈余管理并没有改变企业总的税前利润,只是改变了其在不同的会计时期的分布情况,某个时期的会计税前利润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其他时期的会计税前利润的降低,变化总量是不变的。所以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影响报表使用者得决定或者行为,但它还不足以误导报表使用者。但是经过财务舞弊以及财务欺诈粉饰后的报表所反映的是虚假的企业盈余状况和公司价值。使

7、用者可能被这些信息误导,做出错误决策。作文(三)、契约有效观与盈余管理一种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为“契约理论说”,“契约理论说”认为:企业的实质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由于缔结契约的各方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的目标不完全一致,加之契约本身具有刚性和不完备性,各利益主体(各契约关系人)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冲突,即契约摩擦(魏明海,2000),这时契约关系中能够影响和改变会计信息的企业管理层会产生管理会计盈余数额来影响利益分配的冲动,以使契约的签订和履行朝着有利于自己或企业的方向发展。以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成功的达到债务融资要求

8、或者成功的避免了违反债务条款时,发生了财富的转移,由债务人转移到股东的手里。从而使得债权人的利益受损。若企业的管理层是理性的,则企业契约则是有效的,以上的说法就存在片面性。首先,因为盈余管理并没有从整体上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