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84320
大小:1.23 MB
页数:231页
时间:2019-02-07
《无命运的人生[匈牙利]凯尔泰斯·伊姆雷.许衍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19页为了回忆的持续(译者序)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雷(注:匈牙利人名习惯为姓在前名在后)年月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个小商人,但家境并不宽裕。岁那年,父母离异,后来又分别再婚。凯尔泰斯日后回忆道:“我有四个父母,但我却在教养院里。”儿时的这种生活经历与《无命运的人生》中少年柯韦什的经历颇为相似。凯尔泰斯不懂希伯来语,不识犹太习俗,对于犹太教亦知之甚少,他始终强调自己的犹太人身份是被外界“强加”到他头上来的。年,岁的凯尔泰斯被投入奥斯威辛集中营,后被转至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年,美军解放了布痕瓦尔
2、德集中营。回国后,凯尔泰斯从事过体力劳动,当过报社的记者。在匈牙利极左路线统治时期,处于苦闷和无聊中的凯尔泰斯也曾迫于生计写过一些娱乐大众的轻歌剧。一次偶然的机会,凯尔泰斯接触了托马斯曼的作品,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随即四处收集并潜心阅读这位德国作家的著作,很快,凯尔泰斯开始写作了。对于许多问起他的集中营经历的人,风度儒雅、人情洞达的凯尔泰斯只是讲讲他们想听到的奥斯威辛,但从未触及那第220页些深深埋藏在他心底的东西。只有当他开始写作的时候,他才重新回到那个被他“忘记”了的世界里,而这些作品也总是无一例外地指向他所经历过
3、的恐怖和专制极权。《无命运的人生》这部万字的小说从构思到脱稿历经年时间(在此期间凯尔泰斯还创作着其他作品),于年完成,但直到年才得以出版。小说出版后反映平平,也没有给作家带来他所期望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失望之余,凯尔泰斯在自己简陋的蜗居里完成了《失败》)和《给不曾出生的孩子的哀祷》。这三部小说的主人公都是柯韦什久尔吉,一度被人们看作是凯尔泰斯的三部曲。年月,凯尔泰斯出版了新作《清盘》,为他的种族大屠杀小说划上了一个句号,也使得他的作品最终构成了一个四部文集。年东欧剧变之后,凯尔泰斯得以公开地活动,他的一些演讲和随笔被收集
4、整理成《作为一种文化的大屠杀》《行刑队再次上膛前的瞬间静默》)以及《被放逐的语言》凯尔泰斯的其他作品还有:《寻踪者》《英国旗》《苦役日记》《笔录》,与另一位匈牙利作家埃斯泰尔哈兹彼得合著)、《另一个人:演变编年史》)等。作为翻译家的凯尔泰斯曾译介过尼采、霍夫曼斯塔、施尼茨勒、弗洛伊德、洛特、维特根斯坦、卡内蒂等人的德文著作,这些人均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世纪年代起,凯尔泰斯陆续荣获了包括德国勃兰登堡文学奖(、莱比锡书展大奖)以及匈牙利柯苏特奖()等在内的多项国际国内文学大奖。年被授予代表德国文艺界最高荣誉的“功勋奖
5、章”。第221页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凯尔泰斯现旅居德国柏林,他所有的作品均己被译成德文出版。凯尔泰斯的作品不断重复着奥斯威辛的主题。阿多诺()有句名言“:奥斯威辛之后不可能写诗。”凯尔泰斯将这句话解读为:“奥斯威辛之后只能写奥斯威辛的诗。”种族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包罗了历史意识的本质、回忆的可能性与意愿无法传达的经验,以及忘却的必要性等诸多问题。回忆与树立纪念、理解与使人理解在此面对着其自身的不可能性。那些视回忆的持续为道德己任的人常常受困于传承的迫切需要与媒介的无能为力之间。凯尔泰斯曾在《奥斯威辛属于谁?》一文中指出,在种
6、族屠杀问题上形成了大屠杀感伤主义、带有禁忌体系的大屠杀经典及其仪典般的语言世界,形成了大屠杀廉价商品,甚至还形成了对大屠杀的否认。为我国广大观众所熟悉的电影《辛德勒名单》创造了一个大众神话,在这神话中,关于罪犯与牺牲者之间的界限、反抗与幸存的关系等许多敏感问题都被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种族大屠杀被降级为仅局限于德国纳粹分子与犹太受害者之间的问题。这部黑白片结尾的彩色镜头暗示着人类跨越了恐怖,过去被抛到了身后,人文主义理想得以安然无恙地永世长存下去,凯尔泰斯因此称其为一部拙劣之作。另一部电影《美丽人生》为牺牲者与幸存者之间的道
7、德关系提供了一个悲喜剧通俗剧式的视角,凯尔泰斯说:“这部电影将这个可怕的世界的一切荒谬都告诉了我们,而在这无奈面前无能为力的脆弱的人却依然具有着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它只是个“童话”。种种层出不穷的第222页传达一次又一次地提出了有关种族大屠杀表述的最基本问题,即无法描述性及独一无二性、归根结底为可理解性的困境。凯尔泰斯,这位将几乎所有的作品都贡献给了回忆之持续的作家这样写道:“对于种族大屠杀这一无法理解、无法纵观的事实,我们惟有借助于美学想象才能真正地建构想象。”可以说,《无命运的人生》这部作品正是通过实现奥斯威辛经验的
8、持续化而保持了对于大屠杀的被迫道德反思。世纪年代初的匈牙利文坛,各类大屠杀题材的文艺作品均受制于反法西斯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在创作上以传统的语言再现观念为基础,强调语言中介的“透明性”,不注重文学的表现手法。《无命运的人生》由于没有满足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真实再现原则的要求,缺乏意识形态上的“声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