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文】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变迁.ppt

【5A文】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变迁.ppt

ID:32459886

大小:6.11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2-06

【5A文】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变迁.ppt_第1页
【5A文】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变迁.ppt_第2页
【5A文】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变迁.ppt_第3页
【5A文】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变迁.ppt_第4页
【5A文】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变迁.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文】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变迁.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历史时期疆域的变迁一、“疆域”的涵义 二、中国历史时期疆域的变迁 三、历史时期中国疆域变迁的原因一、“疆域”的涵义边疆是一个地理、政治概念,包括陆疆和海疆。边疆又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的。中国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天下”、“四海”、“中国”、“疆域”、“版图”、藩属、华夷等。1.定义:“疆域”是一个国家或政权实体境界达到的范围。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是各个王朝的统治范围。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清朝完成统一之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帝国主义入侵以前的中国版图,是几千年来

2、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中国的范围。历史时期所有在这个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史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天下”先秦“天下”有广狭二义。广义指所知世界,即“溥天之下”;狭义指王朝及诸夏统治区域范围。广义语境与王权泛化思想有关,而王权泛化源自王权天授的天命论。天命论强调君权神圣,应受到独尊。“天下一家”或“王者无外”强调天子权力无所不在。在王权泛化前提下,“溥天之下”都应该是王权统治区域,“奉正朔”、“暨声教”。然而事实上每个王朝统治范围是有限的,即狭义的“天下”。这种理论上应该而实际上不能的矛盾,是“天下

3、”广狭二义产生的原因。“版图”,传统中国社会里指中央王朝派官直接控制和治理的人口和土地。《周礼·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利。”《清史稿》卷283《何国宗传》:“国家有疆宇,谓之版图。版言乎其有民,图言乎其有地。”2.“中国”:政治上,中国往往等同于中原王朝或者中央王朝。   民族上,等同于华夏诸族和汉族,与其相对应的是蛮夷戎狄少数民族。文化上,往往是指华夏汉族的文化范畴。   地理上,中原地区至全

4、国3.内边与外边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经历了由内边防务为主到外边防务为主的转变。历史时期中国范围内大小政权的边,可称之“内边”,所以古代中国传统的边务主要针对边疆内部的问题。明代以后,倭患、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势力东来,出现了边疆全面危机的严重局面。殖民主义者的入侵,可称之为“外边”。4.我国疆域的现状我国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最北端:在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多)。最

5、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附近)。5.边疆史地研究概况鸦片战争前后,边疆史地的研究受到重视。出现了《海国图志》、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何秋涛的《朔方备乘》、徐继畲《瀛环志略》等著述,成为边疆史研究的开创者。20世纪30年代,边疆史地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近代专业研究刊物、社团及高校教育机构的出现和大批边疆著作的出版顾颉刚、史念海著《中国疆域沿革史》为主要代表。七八十年代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为疆域研究的集大成者。疆域及民族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研究,边疆民族管理机构研究、政策研究,局部疆域形成等。主要研究机构:中国

6、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要刊物:《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季刊)6.边疆与民族边疆与民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尤其是中国历史上,疆域与民族关系极为密切。“通晓中国历史的关键之一是了解中国和它周围‘夷狄’地区之间势力消长的状况。[美]拉铁摩尔夫妇著,陈芳芝、林幼琪译:《中国简明史》,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0页。(1)古人将疆域与民族视为一体。《诗经·小雅·北山》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四海”是统一的整体概念,指王权控制的区域,包含着多民族共存空间的意思。《尚书·禹贡》有对民族和民族区域的关注与管

7、理要求,如“岛夷皮服”、“岛夷卉服”、“三危既宅,三苗王叙”、“析支渠搜,西戎即叙”等。认为“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才能算是“告厥成功”。人们对国家职能的看法与民族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2)疆域格局与民族分布格局一致。畿服制、夷夏观念等。战国思想家构拟过一种称为畿服制的国家边疆结构。《国语·周语》祭公谋父语:“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禹贡》、《周官》、《逸周书》等也有类似记载。这种制度大致在王朝直辖区(王畿)以外,设定了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五等,规定了一定的距离和应尽

8、的义务。畿服制只是从未实行过,但对后世统治者产生极大影响,以致历史语境变化后,后朝处理边疆事务、外族关系时,多套用“要服”、“荒服”。中原农耕政权与游牧民族关系民族自决(3)民族、文化认同与疆域统一共同的族源:炎黄以中原正统文化继承者自居以疆域统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