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33痧胀玉衡].[清]郭士遂.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33痧胀玉衡].[清]郭士遂.

ID:32457923

大小:8.02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2-05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33痧胀玉衡].[清]郭士遂._第1页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33痧胀玉衡].[清]郭士遂._第2页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33痧胀玉衡].[清]郭士遂._第3页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33痧胀玉衡].[清]郭士遂._第4页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33痧胀玉衡].[清]郭士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33痧胀玉衡].[清]郭士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痧胀玉衡(清-郭士遂)自序尝论元运化,升而为天,凝而为地,人生其中,道配三才,惟其克佐天地之所不及也。所以大之兵农礼乐,小之屠钓工商,缺一不可。而况炎帝肇创,尝药疗病,尤斯人生死所系者乎。历代相沿,神医迭出,载籍纷纷,惟救疾苦,孰意痧胀一症,时有悬命须臾,兆变顷刻者,竟置不论。如云林龚先生,所志诸书,历有年矣,迄今诵法不衰,时多宗之,然云青筋,所谓痧也。惜自古以来,从未论及,是以其疾往往不治。余窃以为生死甚大,望医如望拯溺,讵可听人之有是疾而不为之生全乎。余高曾以经术起家,箕裘累叶。余少列官墙,读

2、古惠鲜环保,慨然有恫恤生民之志,尝愿为愁者解困,危者苏命。因追阅仲景、东垣、丹溪诸先生论。而帖括所拘,有怀未展。鼎革以后,播迁不一,或羁留武水,或跋涉秦溪。每忆昔年寻章摘句,不过淹骞一身,毫无神益于世.既而旅食江淮,浪游吴越,所在时行痧胀,被祸不少。余心恻然,思得一术以济之,窃恐世人犯而不识,多有坐视其死者。故凡遇杏林先辈未尝不造而问焉;见松隐异人,未尝不就而请焉。即册籍所载,鲜不于晤对之间,互相参考,然于痧也,究不得一要旨。以后返掉携李,搜求高曾所遗前贤诸秘草,有其传变难治异症,或定于嫌洛大儒,

3、或议论楚粤高士。虽篇页零星,各有同异,皆透参《灵》、《素》。《甲乙》诸经,以推广仲景先生之意,借专籍无传,沉理日久,而古人精秘尚未出也。余日夕究心,始悟痧胀变端,总其大纲,撮其要领,遂得历历措施,无不响验。余特虑斯疾勿辩,贻祸无穷,故为之推原其始,详究其终,深悯斯疾之为害,不忍不有斯集也。虽然医者治疾,尤百工治事,此提一规,彼挟一矩,有一定之法,无一定之用。故余虽获获言,尤必酌量子累黍之度,而神明其治法焉。此非昔人无是疾,今人始有是疾也;抑非昔人之病可略,今人之病当独评也。余所以念兹在兹,日孜孜焉

4、从事笔墨间,惟此数人是论。要不外夫推己之心,俾天下成慰及人之愿斯已耳。昔人有言:“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天下”。余独不敢云治身,与为天下有二也。盖医之为道、惟视人如己者乃可施。至于风气之强弱,年岁之多寡,精力之厚薄,必须以己为断,然后原疾量药,贯微彻幽,度节气而候温凉,参脉理而合好重,始乃取应如神,捷于桴鼓。不然卤莽从事,是尤南辕而返北辙也,乌可得能。时大清康熙十四年岁次乙卯灯月携李郭志遂右陶氏自序予裕贤觉。续序续序(l)尝稽古今医学,备悉万病,独不明痧,因而人鲜其传,无奈世之患者比比也。既

5、有此病,不可不求有以治之。余因以治之所验,悉其症之所由。于甲寅岁著《玉衡》一书,偕同人互相参订,急而行之,亦济生之念所不得已也。书中见叙疾说,似已具详,两年来疾之变幻,更有隐伏于别病中者,伤人最多,非为世所罕识。尤余前书之所未及,因又有痧刻之续。凡以因时所犯,略采异验为集,夫亦谋诸同人,非敢以自矜也,幸天下不以多赘而忽诸。大清康熙十七年戊午岁李秋吉旦郭志邃右陶文载识注(l)续序此文原在“后卷"之前,本次点校整理移此。凡例一言有不实,治有不效者,一句不载。一药有不当,用有不明者,一味不入。一据症用治

6、,立方制宜,非痧唐录。一按脉阅筋,恐人有误,详之有据。一砭刺痧筋,必须紫黑毒血,据为实见。一载杂症,仅取兼痧,请病虚实,悉在所略。一心腹痧痛,刮放即愈。不烦医药者,不多载入。一治验不过一二三四,惟略见治法为准,余不多赘。一金近地气禀柔弱,故方中分两,从平减少,便能取效。此虽传示四万,不敢多加。一制方分两甚少,若遇西北,风高土燥之地,刚强勇壮之人,其分两必须加倍,或加二倍三倍,方能有效。一饮汤规则:云稍冷者,九分冷一分温也;云微冷者,八分冷二分温也;云微温者,冷者四分之三,温者四分之一也。痧症蒙发论

7、夫君子生于斯世,不屑为天下无所用之人,则必求为天下所必需之入,故君子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盖良相济世,良医济生,其所以行我心之不忍者,事有相符,而道有相类也。余于伤寒、痘疹、惊风、虐、痢与夫胎前产后等症,俱所潜心,姑不具赘,独是痧之一症,缓者,或可迟延;急者,命恳顷刻。在病家必当诚心请救;在医者必当急为赴投,非着他症之可以迁延时日,姑且慢为调治也。迩来四方疫气时行,即今丑寅年间,痧因而发,乡村城市之中,俱见有此等症。或为暗痧,或为闷痧,或为痧痛,或为落弓痧、噤口痧、扑鹅痧、角弓痧、盘肠痧,或又因伤寒

8、、虐、痢与夫胎前产后等症,而痧兼发,甚至阂门被祸,邻里相传,不可重悼。余尝遇此等症,临危急救,难以屈指。其治之大略,有三法焉:如痧在肌肤者,刮之而愈;瘀在血肉者,放之而愈。此二者皆其疾之浅焉者也,虽重亦轻。若夫痧之深而重者,胀塞肠胃,壅阻经络,直攻乎少阴心君,非悬命于斯须,即将危于旦夕,扶之不起,呼之不应,即欲利之放之,而痧胀之极,已难于刮放矣。呜呼,病濒于死,谁不伤心,痧症至此,信乎非药不能救醒,非药莫能回生。则刮放之外又必用药以济之,然后三法兼备,救生而生全,庶乎斯人之得有其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