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5A版】托马斯-莫尔.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托马斯·莫尔(St.ThomasMore)生于1478年2月7日,卒于1535年7月6日。英国人空想社会主义者《乌托邦》的作者柏拉图:《理想国》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鄙视个人幸福,强调城邦整体和国家利益至上。柏拉图的国家观和幸福观人的幸福感不是源于人的天性以及人们关于幸福的体验与直觉,而是来自国家的定义;或者说,来自柏拉图本人的定义。如果国家提倡这种道德,一个人为了所谓城邦或国家的利益牺牲,不计较个人的自我实现,不但死得其所,而且幸福无与伦比。托马斯·莫尔1478年,生于伦敦一个法官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当过律师、国会议员、财政副大
2、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莫尔主张教皇权力的至高无上)1935年,逝世四百年后,被罗马天主教会册封为圣人1980年,与主教费舍尔一起被JohnPaulII尊为守护上帝的殉道者《乌托邦》(1516年)以一个旅客拉斐尔的见闻,描述假想岛屿国家乌托邦的政治制度。作品主要引用自己和PeterGiles的对话。作品展现了“最有价值和最有尊严”的城市Amaurote。托马斯莫尔:《乌托邦》●莫尔不但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无情揭露“羊吃人”的资本原始积累之本质,而且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莫尔生活的年代和出身莫尔:资本原始积累的见证人;
3、莫尔:该时期人权状况的记录者和批判者;莫尔:出身于上流社会富有者阶级;但是,他却极同情于受苦最深的劳动人民。乌托邦》最早是莫尔用拉丁文写成的,后由拉尔夫罗宾逊于1551年译为英文。《乌托邦》成书于1516年,他奠定了作者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中的地位。《乌托邦》叙述了莫尔出使尼德兰、访问安特卫普期间,遇到一位远涉重洋归来的葡萄牙水手兼旅行家拉斐尔·希斯拉德,通过他们之间的对话形式,表达了作者的社会政治思想。批判与设计《乌托邦》深刻地批判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巩固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试图揭示社会不平等和劳动大众日益贫困化、原始积累时期所特有现象等产生的原因;作为一名人文主义者,莫尔为了同这种社会
4、相对抗,莫尔为人们描绘了乌托邦理想国,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制度设计。一、政治思想背景针对当时残酷剥夺农民土地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圈地运动,莫尔写道:“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啦。”凡是有用来生产羊毛的地方,那里的贵族豪绅,甚至主教圣人之流,都争相养羊,把农民赶走,把整片土地化做牧场,把房屋以至城镇全部毁掉,只留下教堂作羊圈。其结果,牲畜的生活比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生活强。羊群尚有牧场和羊圈,而农民却无以为食,沿街乞讨。农民不仅没有人权,甚至连牲畜的权利也不如啊!法律和人权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导致了广大农
5、民流离失所,四处流浪,然而富有者却假借国家的名义,制定了禁止农民流浪的血腥立法,强迫农民在十分低微的工资水平下从事雇佣劳动。阴谋就当成了法律“一伙富有者狼狈为奸,表面名义上为代表国家,实则为私人利益打算。他们想出种种方法诡计,首先把自己已经骗得的东西保存巩固起来;其次是用极低廉的工价去奴役穷苦的人们替他们干活出力,如同驮载的牲畜一般。等到富人假借国家的名义,就是说,包括了穷人的名义在内,把他们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这种阴谋就当成了法律。”社会中严重存在的不平等社会的一极,是种地的、挖煤的、赶货车的、干苦工的、做零活的,他们终日辛勤劳动,但是工资收入极其微薄,过着连羊群也不如的
6、生活。他们的劳动对社会来说一天也不能缺少,可是丝毫得不到社会的关怀,繁重的劳动折磨完他们的青壮年时期以后,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便是他们的命运。社会是何等的不公正另一极,贵族、银行家和高利贷者,他们无所事事,像公蜂一样靠别人的劳动养活自己,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可见,当时的社会是何等的不公正,人的权利和义务又是如何被分离。一切祸害与灾难的根源那么造成社会贫富对立、劳动者贫困与不幸的原因是什么呢?莫尔说:“我深信,只有完全废止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如果私有制仍然保留下来,那么,大多数人类,并且是最优秀的人类,会永远被压在痛苦难逃的悲惨重负下。”第一次把人权与所
7、有制联系起来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莫尔第一次说明所有制关系是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权利的基础,说明彻底废除私有制是改变劳动者人权状况的根本途径。二、政治制度设计私有制是造成现实社会不公正、不平等的根源.乌托邦社会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没有贫富的阶级之分,一切财产属于社会的全体人民公有。不仅生产资料一律公有,而且一切消费品也属公有。乌托邦社会消费品的分配以公共利益为前提,以按需分配为原则。由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都属于社会全体,所以,“每人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