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

对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

ID:32452104

大小:244.2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5

对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_第1页
对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_第2页
对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_第3页
对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_第4页
对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0年第10期“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汪丁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00871)一、引言“注意力”,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应当引起经济学家的注意:(1)经济学博弈论基础的研究导致对“理性”本身的重新理解,以及在这一背景下理性建构学派向着演进理性学派回归。在把“演进”因素融合到博弈模型里的时候,我们意识到“知识传统”对于决定“均衡的”博弈格局的重大影响(North,1998;汪丁丁,1995,1996,1997;Arrow,1994;Becker,1994,1996)。而当我们试图对“知识”概念做进一步分析时(Best,1998;Simon,1996),立刻就意识到在这一基本概念之内的

2、“认知科学”诸概念———‘感觉’‘,记忆’‘,意识’‘,联想’‘,感知’‘,注意’‘,格式塔’‘,统觉’‘,确信’‘,判断’,⋯,其中最关键的,便是所谓‘注意’(attention),或注意力在各个认知对象之间的配置方式。正是注意力的配置方式决定了知识获取的方向、结构、速率。现实经济正在进入所谓“网络时代”———以收益递增为主要特征的网络现象,以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主要职能的信息经济,以人力资本为主要形态的资本积累方式,为了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经济学不得不重新审理自己的全部思路。网络经济的社会实践向经济学提出的迫切问题包括“:注意力”这种稀缺资源是怎样配置的以及何种配置方式才是有效率的(S

3、hapiroandVarian,2000;Tapscott,Ticoll,andTowy,2000;PineandGilmore,1999)。为了回答上述问题,经济学首先应当对“注意力”这一概念作深入的理解,并应力图将这一理解融入传统的经济学行为模型———理性选择模型。在这篇文章里,我打算对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所理解的“注意力”作一简要概括,然后,在这一概括的基础上,讨论“注意力”在个人选择空间里的配置方式,并且试图在社会博弈的框架之内讨论这一个体的理性选择行为的收益问题,于是问题成为动态的、演进的、开放式的。我认为只有在这样的整体视角下“,注意力”的经济学分析才不会导出与知识演进的现实过程

4、相违背的命题。必须指出,鉴于“知识”分析的复杂性,这篇文章的“贡献”仅仅是描述性的,它仅仅试图从经济学角度正确地描述“注意力”现象。二、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渠道的“注意力”首先需要对“注意力”概念作一种语义学的解释,以便明了这一概念在西方学术传统中的用法及含义,从而可以进一步将其引入同一学术传统内的“经济学”分析之中。在西方学术传统中,如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上卷)》早就指出的,一切分析的出发点是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因此“世界”首先被分类为“主观”和“客观”。从主体发出的对外界(客体)的注意力的投射,在英文中叫做“意向”(intention)。意向是一切带有目的性的行为的先导(

5、参见“intention”词条,pp.668-669,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HoughtonMifflin,1985),它的发生不必定以外界激励(stimuli)为条件,尽管它与英文“attention”有相近的拉丁文词根。“注意”(attention),通常是与外界的激励条件相联系而发生的,它在英文中与动词“pay”和介词“to”的联用方式“(payattentionto⋯”)也说明了这一点。注意是主体的心智力量在特定客体上67汪丁丁“: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的集注,因此在英文中它与“注意力”是同一个词。在心理学概念体系里,与主观意识所发出的“意向性”不同

6、,注意力是生物(智能的和非智能的物种)共有的能力,它可以在意识形成之前发生,例如眼睛对运动物体的“注意”以及随后而来的对所追踪物体的“知觉”(MusselerandAschersleben,1996)。部分地受到西方当代思想试图克服“物我两执”之苦的影响,心理学也试图弥合“intention”和“attention”之间的认识论鸿沟。70年代以后“,选择性注意”(selectiveattention)这个术语成为学术界把握“注意力”内涵的一个主要概念,它既承认主体的能动性,又继续涵盖着行为学派的“激励-反应”理论,使注意力成为勾连主观与客观的中介。晚近的实验心理学研究继续支持关于注意力的

7、主流看法:人在给定时间区间内对外界信号所能够给予的注意是有界限的,这一界限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认识主体对所注意的对象的熟悉程度。注意力的度量单位是所谓“chunk”(片断)。值得强调的是“,片断”没有绝对大小,它与特定知识在“长期记忆”里的熟悉程度成正比。从德国心理学家埃宾豪斯(Ebbinghaus,1885)提出记忆理论之后,威廉·詹姆斯以来的学院派心理学始终认为,人类记忆体系包含“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两类。所记忆的内容在短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