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三峡库区城镇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总第95期城市问题2000年第3期三峡库区城镇发展研究盛广耀三峡库区位于我国中西部的过渡带,是全国差,无论是人均用地、居住条件、环境状况,还是基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经济发展落后,城市化础设施都大大低于国家标准。有的城镇还受到洪水平较低。三峡工程的兴建改变了三峡库区城镇水、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如兴山县城高阳镇、开发展的原有态势。库区城镇的发展对于发展库区县县城汉丰镇,经常受到洪水威胁;云阳县城云阳经济,带动中西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镇建在古滑坡体上;巴东县城信陵镇受滑坡和泥文拟对库区城镇的发展做初步分析和探讨。石流的双重威胁。
2、库区城镇的发展水平在经济活动和生活居住环境方面,大大落后于社会经济发一、三峡库区城镇发展的背景展的需要。31库区城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迁11库区城镇的发展是在三峡工程和移民迁建城镇的发展建的背景下进行的库区城镇多为依江而建,分布高度集中于长三峡工程将淹没大面积的土地、众多城镇和江及其支流沿岸。三峡水库淹没的沿江区域大多工矿企业。据长江水利委员会1992年淹没实物指是这些城镇的所在地,经济、文化、交通较发达,为标调查,淹没线以下总人口84162万人,其中城镇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样,涉淹城镇的人口49162万人,占库区淹没
3、总人口的5816%;迁建和发展就会对整个库区城镇的发展产生决定淹没耕园地4615万亩,淹没企业1599个;涉淹城性影响。首先,迁建城镇的数量多,在库区城镇中(集)镇127个,其中城市2个,县城镇11个,建制所占比重大,127个涉淹城(集)镇大约占当时库镇25个,其他场镇89个,在13个涉淹城市(镇)区城(集)镇三分之一强;其次,迁建城镇多为库区中,全淹或基本全淹的9个;秭归县城归州镇、兴的中心城镇,库区19个县(市、区)有13个的中心山县城高阳镇、巴东县城信陵镇、巫山县城巫峡城镇受淹,其它涉淹建制镇也多为县域中心镇,是镇、奉节县城永安镇
4、、云阳县城云阳镇、开县县城库区经济相对发达、工业企业集中的地区。第三,汉丰镇、原万县县城沙河镇、丰都县城名山镇;部受益于三峡工程,并有巨额的移民资金启动,迁建分受淹的有忠县县城忠州镇、长寿县城城关镇及城镇的发展条件将进一步优于库区其它城镇,发涪陵市区、万县市区。各集镇的淹没程度也各不相展速度也必然快于这些城镇,是库区城镇发展的同,重庆境内101个受淹集镇中有48个全淹或基主力军。本全淹,53个集镇部分受淹。在这种情况下,库区二、三峡库区城镇发展机制的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面临一次重大变化迁,城镇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发生了特殊变化。2
5、1库区城镇的发展是在基础设施落后、城镇过去库区城镇发展是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化水平较低的基础上启动的依靠城镇自身的各种条件和能力,吸引人口的聚1990年库区城镇化水平仅为9126%,大大低集而自发进行的,外部对库区的投入很少。而库区于四川、湖北两省及全国的平均水平。除万县市、城镇自身发展的基础薄弱,经济实力差,产业结构涪陵市是两座小城市外,县城均只有1-3万人,单一,产业优势不明显,缺少独立发展的产业基其余建制镇大多在2000人以下。这些城镇多数是础。这些不利因素造成了库区城镇化水平很低,城在小农业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建设布镇布
6、局不合理,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局不合理,缺乏基础设施,住房、卫生、交通等条件三峡工程的兴建使库区城镇发展机制发生了三峡库区城镇发展研究23逆转。库区城镇发展已转变为主要依靠三峡工程这数项巨额资金的投入,只要合理使用,必然会对建设和移民迁建所带来的资金投入、政策环境等库区经济和城镇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推动。外部力量的综合作用,在此之中政府的引导和控31政策环境制作用明显增强。目前库区城镇的发展动力已由在三峡工程“上与不上”的长期论证过程中,原始自发型转变为政府主导的外力推动型。影响国家政策不允许在三峡地区大量投资,对库区的库区城镇发展机制的主要
7、因素发生了以下变化:财政投资政策始终处于紧缩状态。在这种状况下,11地理环境政策环境成为库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内在阻力。三峡库区城镇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受自而三峡工程上马以后,为了配合库区开发性移民,然环境因素(地形、地质、用地、区位等)的影响比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库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其他地区城镇大得多。库区地质构造复杂,多滑坡策,为库区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一和崩塌体,地形破碎,沟梁纵横,山高坡陡,河谷平是将三峡地区列为国家经济开发区,享受沿海开坝地仅占总面积的413%。三峡水库的淹没使库放地区特殊经济政策;将宜昌、重庆、万
8、县、涪陵等区城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市列为沿江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大变化,从而影响到城镇的选址、土地利用模式、1997年又将重庆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二是出台规模大小、空间形态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