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文】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PPT

【5A文】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PPT

ID:32433058

大小:807.50 KB

页数:72页

时间:2019-02-04

【5A文】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PPT_第1页
【5A文】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PPT_第2页
【5A文】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PPT_第3页
【5A文】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PPT_第4页
【5A文】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文】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形象【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因此,形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要把握诗歌的主旨,形象是必须要把握的。一般说来,它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如山川草木等)两个方面。考点阐释一、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

2、、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2.客体人物形象(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二、景物形象(意象)景物形象,广义而言,可以理解为自然景物形象和咏物诗中被人格

3、化了的客观物象。习惯上又笼统地称之为意象。1.景象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诗中的景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

4、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物象物象,诗人借之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的具有某种特定

5、内涵的事物。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多用借物喻人、象征手法。最典型的当是咏物抒情诗,这类诗歌中物象往往较为单一,诗人大多赋予这个物象以特定的内涵,或这个物象具有一定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有的是托物言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诗人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于谦的《石灰吟》。有的借物喻人: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诗人自己。如曾巩的《咏柳》

6、。有的托物言理: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如苏轼《琴诗》。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咏柳而讽世,讽刺那些得志便猖狂势利小人。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A、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诗化的作者”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偏重写景的诗歌)事物形象事物形象(主要是咏物诗)诗歌形象(2012年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

7、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

8、结句。(4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考查类型一、人物形象的鉴赏二、景物形象的鉴赏三、事物形象的鉴赏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高考古诗歌试题中鉴赏人物形象江苏卷2012年考过。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一、人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