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32859
大小:2.76 MB
页数:93页
时间:2019-02-04
《上海城市绿地常见刺蛾种群生态学及预警技术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文摘要黄刺蛾Cnidocampaflavescens(Walker)、桑褐刺蛾Setorapostornata(Hampson)、扁刺蛾Thoseasinens话(Walker)、丽绿刺蛾Parasalepida(Cramer)及褐边绿刺蛾Pconsocia(Walker)是上海地区城市绿化常见的食叶性害虫,在上海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本文在对以上这些常见刺蛾危害发生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生态位关系,探索了环境因子对黄刺蛾、桑褐剌蛾越冬代成虫羽化影响,并对危害较为严重、寄主范围最广的褐边绿刺蛾的生物学和种群生态学规律进彳j:了重点研究;最后构建了以褐边绿刺蛾
2、为例的城市绿化植物害虫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确定褐边绿刺蛾预警等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明确上海城市绿化植物中常见刺蛾的种恻关系,定量研究了黄刺蛾、桑褐刺蛾、丽绿刺蛾及褐边绿刺蛾在营养、时间、空间资源序列上的生态位指数。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比其它刺蛾能较广泛地利用寄主资源,生态位宽度指数为O.5447;黄刺蛾、桑褐刺蛾在时间序列上占有较大优势,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O.4304、O.4415:而黄刺蛾的茧则在空间资源利用中优于其他刺蛾,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544l。在种间,桑褐剌蛾与丽绿刺蛾利用营养资源较为接近,其生态位重叠指数(2.6647)、生态位相似比例(0.519
3、9)和种问竞争系数(O.7015)均高于其它共存种类;黄刺蛾和桑褐刺蛾利用空间资源较相似,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种间竞争系数分别为0.4846、O.5222;而桑褐刺蛾和褐边绿刺蛾则在空间资源利用中较为接近,其生态位熏叠指数(2.7495)、生态位相似比例(O.9165)和种间竞争系数(0.9959)在共存种问均为最高。2、研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等主要环境因子对黄刺蛾、桑褐刺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C~30。C是两种刺蛾羽化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而15℃低温和35℃高温下羽化率显著较低,黄刺蛾、桑褐刺蛾最高羽化率分别可达87.23%和75%。不同温度对黄
4、刺蛾、桑褐刺蛾羽化进度有一定影响,黄刺蛾在15℃、20。C、25℃、30℃、35℃下,其羽化最高峰期分别出现在第5周、第4周、第2周、第2周和第3周:桑褐刺蛾存15℃、20℃、25℃、30℃下羽化最高峰期分别出现在第6周、第4周、第3周、第2周。分别用直线回归和Logisitic回归模拟了天数与累计羽化进度的关系,2种模型均极显著。用直线回归模型计算,黄刺蛾越冬代成虫在25℃下的理论羽化截止同期最早,时间为6月3同。而桑褐刺蛾则在30℃羽化最早结束,截1EF1期为5月30日。高相对湿度对黄刺蛾羽化有利,RH80%并N90%下羽化率则分别为81.00%、8400%,比70
5、%以下相对湿度显著提高。高的土壤含水量对桑褐刺蛾羽化非常不利。10%~40%含水量下该虫羽化率基本集中在50%~65%之间,而50%以上土壤含水量则完全不能羽化。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对两种刺蛾的羽化进度影响均不明显。土壤深度对桑褐剌蛾羽化有明显影响,土表下5cm桑褐刺蛾羽化较难,平均羽化率仅为1000%,而土表下2cm以上则羽化率基本一致,可达70%以上。3、通过野外观察及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褐边绿刺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活史,调查了褐边绿刺蛾的越冬死亡率,并测定了其越冬幼虫冬前、隆冬、冬后三个时期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越冬死亡率为
6、45.5%,其中上海青蜂的寄生率达28%。冬前、隆冬、冬后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95℃、一4.32℃、一354℃。4、采用扩散型指标法和1wao、Taylor回归法测定了上海地区褐边绿刺蛾越冬茧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茧在一切密度下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且聚集强度随密度增加而增强,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掘空间分布型的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Kuno序贯抽样方法,提高了调查抽样的效率。5、观察了褐边绿刺蛾2个世代幼虫取食杨树叶片的习性。结果表明,第1代幼虫7龄,幼虫期平均取食量167.71cm2·头.1,取食持续时I'HJ
7、26d:第2代幼虫8龄,幼虫期平均取食量170.49cm2.头一1,取食持续时问27d。2个世代术龄幼虫取食量最大,占整个取食量的80%左右,4--5龄幼虫是防治的关键龄期。6、组建了褐边绿刺蛾在15℃、20。C、25℃、30℃、35℃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15℃条件下,褐边绿刺蛾种群不能『F常发育;在20~30℃范围内,褐边绿刺蛾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温度与发育速率之间呈现良好的Logistic模型规律;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5龄幼虫、6龄幼虫、7龄幼虫、幼虫期、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