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检测报告详解

液化石油气检测报告详解

ID:32430386

大小:18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4

液化石油气检测报告详解_第1页
液化石油气检测报告详解_第2页
液化石油气检测报告详解_第3页
液化石油气检测报告详解_第4页
液化石油气检测报告详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液化石油气检测报告详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液化石油气检测报告详解目前,对液化石油气的检测采用国家强制标准GH11174《液化石油气》,所检测项目包括密度、蒸气压、组分、残留物、铜片腐蚀、总硫含量和游离水等七项。1.标准中没有对密度规定具体的质量指标,只是在检测报告中列出试验结果,不能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其具体试验方法按标准SH/T0221《液化石油气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有15℃或20℃两种,在结果中应注明具体的密度单位和试验温度。本标准与国际标准IS03993《液化石油气和轻质烃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压力密度计法)》基本相同,在IS03993中,规定试验温度还可以为60华氏度。2.蒸气压是指液体的蒸气与液体处

2、于平衡状态时所产生的压力。它作为一项安全指标,保证产品的安全处置,对运输容器、贮存容器及用户使用设备有重要意义。其质量指标要求不大于1380kPa,试验方法按标准GB6602《液化石油气蒸气压侧定法》。3.组分的测定在液化气的测定中是一个重要的项目,通过它可以校验其它项目,同时也是炼油厂的重要参考指标。按照标准SHlT0230《液化石油气组分测定法》或GB10410.3《液化石油气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检测,两者具体方法相同,不再重复,在此主要谈谈对标准中的几点不同看法。1)SH/T0230和GB10410.3均采用气化试样进样方法,见图1.该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通常通过流

3、量调节阀来控制管路中的流量,由于液化气的压力较大,要达到标准中规定的流量(5~l00mL/min),只有将流量调节阀打开少许,在此存在气化现象,又由于液化气中各组分气化能力的不同,C2、C3轻组分有一部分先气化,相对难气化的C4、C5进入后面管路的比例会减少,所以测得的组分与液相成分会有一定差异。在试验中,将流量调节阀置于六通阀之后,同时将水浴装置去除,而改为在六通阀和色谱柱之间加热气化。这样保证了通过六通阀的是与原液相成分相同的液体,保证了结果的真实性,将气化装置置于六通阀和色谱柱之间。改进后的气化系统连接图见图2。2).由于液化气的某组分的百分含量用面积归一化法,校正

4、因子的使用必不可少,SH/T0230和GB10410.3均给出了各组分的校正因子,见表1.注:GB10410.3给出的丙烯的校正因子为1.54, SH/T0230给出的丙烯的校正因子为1.55,其余组分校正因子相同。笔者认为校正因子的统一有所不妥,因为不同的色谱以及不同的操作条件,会引起各组分峰面积比例的不同,如采用同样的校正因子会使组分的百分含量产生偏差。为此,曾做过大量的试验,试验中用标准中给出的校正因子,按公式(1)得到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式中: Ci-组分i的百分含量(%)      Xi—组分i的峰面积百分比(%)      fi-组分i的校正因子再按照标准GB/

5、T12576《液化石油气蒸气压和相对密度计算法》所给数据和公式(2),(3)计算该试样的蒸气压和密度。式中:   P—试样的蒸气压((kPa)   P—纯组分i在相应温Rh}的饱和蒸气压(kPa)式中:    P—试样的密度    Pl—纯组分i在相应温度下的密度发现计算值与试验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见表2.   笔者用标准气校正,得到了本色谱及操作条件下的校正因子,见表3.将该校正因子代替标准中的校正因子后计算,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见表4.可见,用经校正后的校正因子,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相符,说明本色谱用该校正因子更合适。4.关于残留物,时常有人来电咨询残留物的检测,从来电

6、中可看出许多人将残留物与液化气残液相混淆。举一个明显的例子:有人说所检测的残留物要求不大于0.05mL/100mL(0.05%左右),而我们当地土管部门明确规定15kg钢瓶中允许有0.5kg的残液(3.33%)。残留物的检测包括两个部分:蒸发残留物和油渍观察,试验方法按标准SY/T7509《液化石油气残留物测定法》,本标准与ASTMD2158《液化石油气残留物测定法》基本相同,对试验温度的规定更具体。蒸发残留物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将100mL液化气在38℃挥发后所余物质的体积,标准中规定蒸发残留物不大于0.05mL.其测定方法是取冷却至-55℃以下的试样100mL于离心管

7、中,用干净软木塞塞住管口,插入一铜丝防比突沸,让其在室温中挥发,当温度达到室温后,若有残留物存在,将离心管尖部放入38℃的水浴中5min后,再记录残留物体积。由此不难看出,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钢瓶内液化气只在常温下挥发(非38℃下挥发),而且要经减压阀后达到燃具要求的2.8kPa,钢瓶内有一定的压力,其挥发程度远没有试验中完全,所以燃具不能正常燃烧时钢瓶内残液含量远远大于0.05%.残留物沸点高于液化气,接近低组分油品物质的沸点,所以还要通过油渍观察试验,具体方法在此不再描述。在SY/T7509中是先用1.5mL混合液看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