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28780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毛显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朱王堡镇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08环工姓名:毛显雄指导老师:刘君娣朱王堡镇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08环工班毛显雄指导教师:刘君娣摘要:现如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朱王堡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有力保证了新农村建设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主题词:朱王堡新农村建设模式朱王堡镇位于永昌县最东部,东临民勤县彩旗乡、南靠凉州区双城镇、北毗金川区双湾镇,镇域总面积407.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74万亩。全镇辖13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
2、总人口30049。2009年全镇农村经济增加值294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46元。我小分队深入朱王堡镇梅南、董家堡、流泉等村,利用十天的时间,对朱王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一、朱王堡镇新农村建设概况从调查情况看,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到了一个战略高度来认识、把它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做到有领导、有规划、有措施、有目标。一是思想动员成效显著。始终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并倡导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二是组织领导有力。各地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
3、意见、加强了组织领导、大多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充实了力量。三是规划试点开始推进。各地和部门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着手制定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并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试点。如朱王堡镇共确定5个新农村规划布置点,其中新建点3个。(一)、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把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作为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吴江市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创业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了技术指导示范点,每年向农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多项,辐射指导全镇农户,全镇亩均产值2000元以上的农田面积占农田总面积的35%,并且增加了农民就业培训资金的投入,改善了
4、农民创业的环境,通过信息服务、政府搭台、发展物业等促进农民创业。朱王堡镇工业示范园区内,成功创建了农民企业全省十强的三洋啤酒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其年加工麦芽能力达到了5万吨,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搭建了新的平台。(二)、强化现代农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党的建设“四项支撑”,推动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建设特色农业强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以啤酒大麦、硬质小麦、玉米制种、露地蔬菜、日光温室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不断做强做大,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5万吨,蔬菜总产量达到11.6万吨;相继建成了三洋啤酒原料面业有限公司、三强开发
5、公司、田塬种业、清河麦芽厂、勤奋机械厂、元森机制木炭厂、金鲜美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小麦年加工能力达到19万吨,麦芽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累计投资301亿元,硬化镇区道路6公里,主街道硬化率达到100%;建成商业、住宅、办公等各类楼房121栋,建筑面积达23.65万平方米;供水、供电、供热、排污、通讯等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06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达到6800多人。同时,硬化村社道路106公里,实现村村通油路,其中4个实现了社社通油路;全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3%;建成高标准农宅示范点4个,修建小康住宅3620套,60%的农户完成了改院、改厨、改圈、改
6、厕工程,农村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村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整合小学2两所,永昌三中、镇属各小学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稳步提高,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建成农民文化广场1处,农村基层文化站(室)15个,文化大院2个。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县级文明村12个。镇区医院医疗救助能力达到国家一级甲等医院标准。三、新农村建设典型模式分析梅南村位于朱王堡镇小城镇规划区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村有10个社,569户,总人口2348人,现有耕地7479亩,人均3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36元。先后获得“金昌市文明村”、“金昌市巾帼示范村”、“永昌县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7、2009年3月被市委确定为金昌市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村。自2006年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来,在市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全村已培育起硬质小麦、优质啤酒大麦、露地蔬菜、舍饲养殖等特色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