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25737
大小:72.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2-04
《拍次全幅ct相当吸烟一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拍次全幅CT相当吸烟一年专家称是透视辐射量的100倍,不宜作为常规检查张妍通讯员林少霞深圳商报记者张妍通讯员林少霞美国《消费者报告》网站日前披露,研究显示,90%的人不重视甚至低估CT扫描危害。实际上,CT扫描中的辐射每年致2.9万人患癌症。昨日,深圳市放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拍次胸片的辐射量仅0.2到0.6毫希弗,一次透视的辐射剂量是它的10倍,一次螺旋CT的辐射剂量是它的100倍。美国放射学会统计显示,拍次全幅CT相当吸烟一年的危害性。该负责人表示,CT不适宜作为体检常规检查。CT辐射占医学辐射四成在深圳市人民医院CT、MRI诊断室,有个明显的三片风
2、扇叶组成的辐射标志,标语注明“孕妇和幼儿禁止进入”。专家表示,CT是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它由X光机发展而来,分辨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大大高于一般X光机,CT辐射也大大高于一般X光机。分辨率越高、排数越高的CT机,接受射线信号的效能越高,扫描速度越快,辐射也越高。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徐坚民表示,目前,医疗辐射是人体主要辐射来源,其中来自CT检查的辐射占40%,其他医疗辐射包括介入治疗、放疗、X光透视检查等。据介绍,一次胸部螺旋CT辐射量可达6到8毫希弗,一次全身全幅螺旋CT辐射量可达10毫希弗。PET/CT由于需要在患者体内注射同位素,还会产生内照射,所以辐射量更大。徐坚民表示,
3、按国际基本安全标准规定,放射性物质工作人员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20毫希弗,如果一年做两次全身全幅螺旋CT,就已达到最高警戒线。徐坚民说,CT应作为一种定性诊断手段,而不应作为体检常规手段,对45周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的人来说,可1到2年做一次低剂量的CT作为筛查手段。CT检查无法取代专家表示,CT可对所有器质性疾病进行检查,检查效果最好的是脑部疾病,如肿瘤、出血及梗塞等;其次是腹部实质脏器的占位病变,如肝、脾、胰、肾、前列腺等部位的肿瘤,对乳腺、甲状腺等部位的肿块也能显示并做出诊断;再次是对胸腔、肺、心腔内的肿块,脊柱、脊髓、盆腔、胆囊、子宫等部位的肿块检查。市人民医
4、院大外科主任、胸外科主任王正表示,该科平均每月接受200人次患者,主要为胸部肿瘤患者,几乎每个人都要通过CT进行最后确诊。他表示,CT检查是目前胸部疾病找到病灶最好的手段,核磁共振和PET/CT无法取代。“对已经明确出现病症的患者,CT辐射风险相比疾病风险,微不足道。”王正表示,患者不应过度恐惧,贻误病情。“外科医生要求术后患者每3个月复查一次CT,虽然CT检查瞬间辐射量很大,但持续时间短,因此3个月一次的复查对患者的危害可忽略不计。”三级医院每月CT检查量5000人次记者走访市内几家三级医院,发现CT检查前均没有要求患者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医生也没有主动告知患者CT的辐射风
5、险。记者询问20位患者,一多半人不知道CT的辐射危害比X光透视更强。市人民医院接受CT检查的患者,一天最多达200人次,每个月大概有五六千人次。据统计,我市三级医院月均CT检查人次在5000左右。深圳市放射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度检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患者主动要求;二是医生为规避医疗风险。“很多人头痛,要医生找出病因,医生没办法开颅检查,只能通过CT。”该负责人表示,有的病情可观察一段时间,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再进行CT检查也不晚。该负责人表示,CT检查应有针对性,发现问题再通过CT确诊。如腹部不适,可先选择超声检查,发现问题后再通过CT确诊,以降低辐射风险。为避免CT滥用
6、,医生应明确CT检查有一定风险,不要随意扩大检查范围。徐坚民表示,研究表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射线敏感度明显下降,即对老年人的一些疾病确诊,可首先考虑用CT;相反,年龄越小的儿童对射线越敏感,因此市人民医院儿科几乎不开CT检查单,除非是遇到已有明显肿瘤嫌疑的患者防辐射胸部CT为保安全一年最多做两次2013-07-1909:50来源:广州日报发表评论我要分享 自日本核泄漏事件后,不少人一听到“辐射”两字就唯恐避之不及。核医学专家指出,小剂量辐射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可被逆转,生活中无需对辐射过度防护,可对辐射源采取“减少接触时间、增加距离、设置屏障物”的保护原则。
7、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蒋宁一教授指出,对普通人群而言,一年中不超过两次胸部CT检查,或者两次PET-CT检查的剂量,与辐射职业人员年平均剂量相同,一般对人体没有明显危害。 防辐射胸部CT一年最多做两次 人体可逆转小剂量辐射 “辐射是一种自然现象,包括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两类情况。”蒋宁一解释,人类接触的射线80%以上为天然辐射,其余的多为无线电发射站、医疗及科研设备、日常家用电器等人造工具发出的辐射,这其中的绝大部分又是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