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建设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ID:32424314

大小:10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2-04

建设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_第1页
建设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_第2页
建设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_第3页
建设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_第4页
建设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设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建设水保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礼县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祁忠惠1袁新兴2(礼县水土保持局,甘肃礼县742200)[关键词]:水土保持;持续发展;问题思考;甘肃礼县[摘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为主要的是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完全依赖于水、土这一根本的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目前,水土流失已成为世界的一大“公害”,已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礼县是一个国列贫困县,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有效开展水土保持,不仅是保障农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是实现礼县经济、社会、环

2、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礼县是一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滑坡泥石流集中爆发区之一,不仅形式多样,类型复杂,而且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危害强。严重的水土流失直接制约着礼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礼县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对礼县水土保持现状深刻剖析和可行性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礼县实际的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思路和对策,进而促进礼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礼县水土保持现状1.1礼县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礼县地处甘肃东南部,

3、位于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总面积4299.92km2,境内山大沟深,土薄石多,地形地貌复杂。据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3037.92km2,占总面积的70.7%,平均年侵蚀模数3975t/km2,年侵蚀总量达1700多万t,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地区之一,面积广,危害大。1.1.1土壤肥力减退,农业生产受制于天。全县共有坡耕地面积82813.33hm2,坡度一般在15°以上,最大的在45°左右,这些耕地每遇大雨暴雨,便发生强烈的水土流失,形成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16-田,破坏地力、损失耕地,减少土壤。据测算,坡耕地每年损失土壤5万t,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4、有机质含量降低。粮食生产广种薄收,一遇干旱几乎颗粒无收,山区群众“靠天吃饭”。1.1.2灌区水库淤积,西汉水河床逐年抬高。礼县红河水库、苗河水库灌溉着1333.33多hm2良田,对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水库上游,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大量的泥沙淤积水库,蓄水能力大大减弱,渠道淤泥阻塞,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并且每到夏季,暴雨相连,泥沙俱下倾于西汉水,冲毁河堤、淹殁良田,逐使西汉水河床逐年抬高。刘家沟流域的下游环绕礼县城,由于长期泥沙淤积,河床现已高出礼县城中心地带18.8m,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县城5万多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1.1.3滑坡泥石流频发,

5、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全县4630条泥石流沟,发生灾害性较大的就有20多次。其中,1959年刘家沟流域及其5个乡泥石流泛滥,共有244人伤亡,4万多亩田被冲毁,冲埋各种牲畜598头(只),粮食129万g,毁坏房屋2310多间,水磨12座,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1984年7月,刘家沟泥石流决堤冲入县城,伤亡多人,300多间房屋被毁,道路通讯中断,各种财产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江口乡的茨坝村,过去曾是背依青山,面迎汉水,一派生机勃勃景象,1959年8月,景林沟泥石流泛滥,昔日的风貌荡然无存,变成了现在的一片乱石河滩。1.1.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现象异常频繁。由于

6、境内林草覆盖率小,地表蓄水能力不断降低,小区气候失调,造成全县十年九旱现象。1997年是礼县连续七年干旱中最为严重的一年,全年四季干旱相连,降雨较正常年景下降49%,月极端最高气温达35.5°,持续一个多月。在高温干旱袭击下,全县88.2%的农作物受灾,因灾减产粮食7489.31万g,172.51万株经济果树被晒死,258条小河断流,764条小溪,2342个山泉干涸,14.76万人,5.2659万头大家畜饮水发生了困难,县内因干旱出现了水荒,多年来的连续干旱,给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2礼县水土保持取得的成效礼县自1989年被列入长江上游重点治理区后,历届县

7、委、县政府积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扬三苦精神和四实作风,开展了系统有序的治理,谱写了水土保持工作的辉煌篇章。二十年来,全县共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5km2。其中坡改梯19566.67hm2,水保林35200hm2,经济林20586.67hm2,种草20886.67hm2,封禁40060-16-hm2,保土耕作26100hm2,修筑小型水利水保工程4766座,新修田间公路559条,1357.21㎡。通过二十年长治工程建设,使治理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了明显提高。1.2.1水土流失得到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