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社会管理创新与农村土地流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107期)2013(5)Journalof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社会管理创新与农村土地流转———以《土地管理法》修订为中心李长健,张红展(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适时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要求,是我国《土地管理法》3次修订的内在动因。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正在进行的第四次修订有了更多的时代要求。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土地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整个社会转型和管理创新的背景下,需要实现法理、管理和制度机制层面的创新发展。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
2、强化土地流转的机制体系建设,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努力构建体系化的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解决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土地组织化流转制度。在立法及流转实践中,要注意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土地发展利益保护及流转“六个度”的把握,促进土地管理法的进一步完善。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社会管理创新;土地管理法;城乡发展一体化;风险防范;土地集中度中图分类号:F301.5,DF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456(2013)05-0029-09在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进一步裨益于土地管理立法的完善,最终促进农民、障的土地使用权
3、,是保证农村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农村、农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在此基础之上,为了实现传统农一、《土地管理法》诞生与3次修订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农业,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是一条必然之路。农村土地的社会发展背景分析流转的实施及深化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自1986年我国颁布《土地管理法》至今,共修订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社会结构逐步改变,使传统封闭了3次,其最初的出台和期间的修订都表明了我国的农业单一化结构逐渐被打破,农村的二、三产业不对土地管理的不断重视与完善,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断发展壮大起来,使农业的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生产制度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同时这也是对社会经
4、济发的建立与发展成为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农村土地展和管理转型的制度回应。流转所引起的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必然要求社会管1.《土地管理法》的出台:土地管理亟须法律规制理的创新与转型。在此背景下,我国《土地管理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经的第四次修订广受关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性改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用地紧张成了日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升级版,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益凸显的问题,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土地的乱占滥重要抓手。我国对土地制度变革与城镇化发展的探用,耕地不断减少,建设用地大肆扩张。但我国在对索与创新,能为经济快速发展释放新的发展战略机土地的管理方面,没有一部完整、
5、严密的法律,也没遇,必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种新的发展范式。基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土地管理体系,并且在具体的管于《土地管理法》的修订,从社会管理创新和农村土理工作上,制度混乱,城乡二元管理,各级政府职责地流转角度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法不清,多头管理大量存在。基于此,国家开始重视对律法规不明确、缺乏相关法律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土地的法制化管理,规范耕地使用成了当务之急。系不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执行难、制度建设相对滞为了解决当时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成熟等相关问题,可以《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并在收稿日期:2013-04-15基金项目:
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与新农村社区发展研究”(NCET-10-0400)。作者简介:李长健(1965-),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三农”法律问题和农林经济管理。E-mail:economiclaw@sohu.com30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107期)1986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了《土地管理4.第三次修订:农民权益受到重视法》。但是,受时代背景和技术水平的影响,该部法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用地需求盲目扩张,新律体现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特点。然而,作为我国第一轮的“圈地热”再次出现。地方政府低价征用土一部关于土地规范管理的法律,为日后的
7、土地管理地、圈占土地的情况不时出现,耕地数量锐减,部分打下了坚实基础,结束了长期以来土地管理的混乱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局面,开创了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崭新局面。无农民”,生活及生活保障水平下降。由于征地引起2.第一次修订:土地市场商品属性显露的社会纠纷越来越多,以致政府部门收到的土地违在计划经济时代,土地实行无偿、无限期、无流法案件也越来越多。无论政府还是民众,纷纷要求动使用,这种使用制度未能充分体现土地的资产特改革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