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成为蜂群思维要多久

人类成为蜂群思维要多久

ID:32404863

大小:69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4

人类成为蜂群思维要多久_第1页
人类成为蜂群思维要多久_第2页
人类成为蜂群思维要多久_第3页
人类成为蜂群思维要多久_第4页
人类成为蜂群思维要多久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类成为蜂群思维要多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类成为蜂群思维要多久?前段时间,科学家让相距千里的两只老鼠连接大脑,共享大脑信息煎蛋,这暗示着未来科技将使人类间拥有心灵感应。这个转变过程有多久呢?人类又需多少时间才会进化成一个完全体的“蜂群思维”/集体智慧①?来咨询一下专家们吧。KevinWarwick:英国科学家,雷丁大学控制论教授;RamezNaam:美国未来主义者和科幻小说《Nexus》的作者;AndersSandberg: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神经系统科学家。他们告诉我心灵感应的“智域②”实现可能性非常大——比我们所认为的更趋近于现实。毋庸置疑,这将改变人类社会的根本结构。1.连接大脑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技术上的实现要

2、求。究竟,我们如何在互联网或其他未来形式上连接我们的意识?Warwick:“我确实认为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硬件条件,就像‘大脑之门③’这样的工具,而关于大脑的接受程度上,仍有许多问题要探索——需要多少植入物?被放置在何处?”优酷/U2b障碍(一):带宽Naam同意我们目前的方式是正确的。他说我们已经有向大脑输入和输出某些类型数据的基本要素。在人类中,已应用到视频、音频和运动控制。大体上,没什么能阻止我们在人们之间来回传递数据。“其实,我们还有许多‘大’事要做。首先,得提高带宽,目前我们用到最复杂的系统大概有100个电极,然而大脑有着超过1000亿个神经元。如果想保证传递的数据精确

3、性,就需要数百万个电极。”Naam告诉我们,造这么多电极很容易,但以大脑能承受的方式建造这么多就是个重大挑战。障碍(二):超越感官和运动控制“若想在人们之间传递语音,可用到我们已经在使用的一些扩展方式,这肯定会牵扯到专门研究解码这类数据的研究人员。而假如你要超越语音传递,进入到经验、情感、记忆,乃至技能的全面共享(就像黑客帝国),你就一脚迈入了未知的深渊。”的确,Sandberg说获取和转换大脑信号是件很棘手的事:“脑电波(EEG)传感器的解析度糟透了,通过它我们获取了数百万神经元的信号,外加来自肌肉和环境的电噪音。检定肌肉抽搐很容易做到,尽管它们还是相当大的干扰。内置大脑电极

4、可以从一小块区域获取大量数据,这当然需要大脑外科手术。我也对能制造更方便更温和的植入物——在人体组织周围植入较容易、风险低的——光遗传学和纳米纤维技术抱有极大期待。”真正的问题是以可感知的方式转换信号:“举个栗子,你的大脑描述‘煎蛋’的概念与我的大脑不同,不仅是二者经历不同的结果,还有两个大脑的神经元数量也不等。因此若我想获得你的‘煎蛋’概念,就需先获得一个遍布你大脑的分散且巨复杂的网络。这就需要大量的编译指出我提出的是哪个‘煎蛋’,并分辨你的‘煎蛋’又是哪个模式”。#大概一个是小清新,一个是无节操。Sandberg说我们通常被语言这种便利代码“欺骗”,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到需要

5、的编码映射和神经反射。也可在成年时学习编译,这没啥问题,成年人已经掌握如莫斯代码、短信、手势等精细的信号。他提到 Nicolelis最近进行的脑对脑实时共享感知信息的研究,研究表明也许可让啮齿动物学习神经编码,这个研究太过庞杂,我们需要是的更简单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提高学习能力。一些研究发现安非他明(解除忧郁、疲劳的药)和其他学习型兴奋剂能提高语言学习能力。最近在勿动蛋白受体方面的研究表明大脑可塑性可以开关,因此我们可以学习得更快。另一种方式是用软件做编译。让计算机学会指明某个神经编码或模糊的关键词和哪个讯号关联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使用者更快地接收信息。“所以我的猜测是如果两个人想

6、了解彼此,又肯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他们可以学习信号并构建编译协议进行大量的“心灵感应”交流。但只是针对他们,就像情侣间的内部交流语言,你懂得。”Sandberg说,“而对于较弱的社交关系,我们不想花数月时间互相对话,可以依赖自动编译的信号。很多都是标准的协议如语音和文字,还可以添加视觉图像或激活某些神经组合的‘旁白’。”2.缩小差距在通信主干网方面,Sandberg相信很大程度上已经到位,但它必须进一步扩展。“即便是一个无线网络的理论带宽限制也远远超过我们大脑的带宽限制——每秒10太比特,有了轨道角动量方法,还会超出更多。”以脑胼胝体④为例,它大约有2.5亿个神经元,甚至最大的神

7、经放电频率也只有25千兆比特,这足以保证智域的连接,使我们觉得是一个单一意识体。对于接口,Warwick说我们应坚持植入多极阵列。总有一天会实现无线连接,而目前仍要维持有线直到我们对这个过程了解更多。Sandberg补充,我们也将需要开发自适应软件接口。Naam设想用某些戴在人体上的设备可始终贯穿大脑。“你可以想象一个纳米传感器构成的网,要么通过头盖骨上的小洞插入,要么以某种方式贯穿大脑中的血管。”在《Nexus》中,我想象过一种类似变体——微小的纳米粒子小到足以被吞咽下,然后穿过血脑障壁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