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01506
大小:11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4
《《兰亭序》和《祭侄稿》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包洛君11资环《兰亭序》和《祭侄稿》书法比较与欣赏书法,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文房四宝”为工具,通过书写汉字来抒情达意的一门艺术。这表明书法作品美感是与书家情感紧密相联的。书法鉴赏,是对书家名碑名帖的鉴别和欣赏。书法鉴赏,是学习书法的重要内容和方法。通过对书法名碑帖的鉴赏,认识其不同书体的风格特点,借鉴其用笔技巧、结字方式、谋篇布局、墨色变化,提高书法写作能力,从而写对字、写好字、写美字,适应社会需要。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祭侄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因《兰亭序》在先)。国家教育部要求高等师范学生要“熟练掌握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楷书或行书的书写
2、技能”。学习书法,鉴赏名碑帖,研究如何写好楷书或行书,实为重要。本文仅对《兰亭序》和《祭侄稿》作一赏析比较,从中体会书家情感与书法作品艺术美的统一。二、王羲之《兰亭序》赏析王羲之,东晋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因《兰亭序》杰作,被后人尊奉为“书圣”。(一)《兰亭序》写作背景及其总特点《兰亭序》是王羲之51岁时为我们留下的行书佳作。王羲之49岁上任会稽内史,美丽富饶的浙江及其山水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王羲之、谢安、支遁等41人聚会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在弯弯曲曲的溪水边,他们列坐放言,让酒杯漂移于
3、小溪,杯停下时离谁最近,谁就得饮酒赋诗。众人得诗37首,合为一集。王羲之被大家推举出来,为“流觞诗”作序。包洛君11资环当日天朗气清,名流云集,人们酒意微醺,抚今追昔,慷慨抒怀。此时王羲之进入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创作状态,他乘兴铺开蚕茧纸,拈起鼠须笔,思接千载,挥毫写下了《兰亭序》。《兰亭序》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从开头到“信可乐也”,主要是写文人聚会时的情景,书家心情较为愉悦;后一部分从“夫人之相与”到最后,主要是他触景生情,平日所蓄积的骨肉生死之感,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发出感叹。《兰亭序》遒媚劲健的笔墨、疏朗雅静的字态,平和畅达的气息,无不使人赏心悦目。无论是临流赋诗、聚会畅谈之景,还是
4、“情随事迁”、“修短随化”之情,在王羲之的笔下都独具韵味。(二)《兰亭序》内容艺术美赏析从书法角度鉴赏《兰亭序》,其艺术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1.字形笔法美。《兰亭序》帖,全文324字,28行。王羲之在字形上随字的势和字本身灵活处理,字形该大时大,该小时小,该长时长,该短时短,该窄时窄,该宽时宽。其用笔中侧并重,藏锋露锋结合,方折圆转结合,向背携让,处理得当,从而把字形的大小、宽窄、开合、长短等不同形状表现得淋漓尽致,字势飞动,大小错综,生动自然。尤其在重字多变和偏旁变化上独具美感。在短短324字中,有136字(全文的三分之一多)为重复出现的字。王羲之对重复出现的字极具变化,例如:20个
5、“之”字各不相同。对相同的偏旁部首,他分别安排,巧妙处之,例如:13个单人旁极富变化,或露锋,或藏锋,或映带,或分笔,各具形态。2.谋篇布局美。《兰亭序》在章法上独具匠心,巧妙安排,随时而发,大小得体,长短适宜,阔窄有度,揖让顾盼,疏密得当,参差变化,错落有致,各具神态。从分布看,上齐下不齐,有行无横,字距之间恰到好处,和谐统一;行距处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兄弟之情互不分开。3.墨色变化美。《兰亭序》通篇书写用墨或浓或淡,或几个字稍淡,或几个字突然加重,用浓墨重写,或一个字左浓右淡,或下浓上淡,把墨色浓淡、干枯湿润、轻重徐疾、气势神韵、飞白枯笔都表现了出来,使墨韵生动而富有变化。正是
6、《兰亭序》这种天然意趣的自然美,使人感到美不胜收。千百年来,《兰亭序》给人的美感和其艺术特征,深深地打动着、影响着历代书家们,为后辈学习、品尝、研究的首选范本,对中国书法的发扬光大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鉴赏《兰亭序》书法艺术,首先要深刻理解该序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也就是作者的气度、襟怀、情愫和文风。王羲之处在统治集团保守偏安、尚玄务虚的东晋时代,他抓住这一时代的弊端,在书法作品中宣传了积极进取、有所作为的“痛乐观”、“生死观”。有了这种思想和精神,作者在“包洛君11资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和“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气氛环境中,必然文兴、笔兴大发,一气呵成,写下了这千古绝篇。鉴
7、赏《兰亭序》,需要注重思想内容。一幅字反映一种什么思想情感,用什么艺术的形式表现,都要符合时代气息,把形式技巧融进思想内容中,达到思想内容先进与艺术形式完美的有机统一,更好地体现时代的精神风貌。《兰亭序》在本质上是悲剧情绪下的产物。表面上的平和掩盖不了骨子里的悲哀,王羲之一方面有“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返自然的出世思想;另一方面又总不能超于尘世,而且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所以当他书到“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