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01287
大小:36.8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白鹿洞讲坛”开坛省领导讲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省领导: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暨“白鹿洞讲坛”开坛讲话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认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
2、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3、。”这为我们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值此江西财经大学、九江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暨‘白鹿洞讲坛’开坛”之际,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在当代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如何看待传统文化。首先,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因子,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文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从来就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诸方面紧密联系。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要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否则就难以为继,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居于主流地位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也因时代的变迁起起伏伏。春秋时,周王朝统治者以“天”、“礼”、“孝”思想为核心的“德治”严重动摇,孔
4、子为维护这一统治秩序,始提“仁治”,因其代表了部分统治者的意志,故儒学开始兴起。战国时期,社会急激变革,诸侯列强实行图富国强兵,企图在诸侯争霸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一统天下,新兴地主阶级思想的代表商鞅主张推行变法,实行“法治”,帮助秦国一统天下。秦国统一后,面对原诸侯各国旧贵族的分裂势力,秦始皇、李斯认识到儒家“仁爱”思不合适宜,推行“焚书坑儒”。到西汉武帝时,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社会渐趋稳定,统治者地位已牢,为使这“家天下”的封建制传留万代,便又“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再兴。此后,儒家思想便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主导思想,盛唐时期远播海外,影响深远,儒学大有成儒教之势。但是,到了新
5、文化运动时期,中国许多受西方社会思潮影响的现代知识分子把国弱民穷的根源归罪于传统文化,便有了“打倒孔家店”的呐喊,严重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认为林彪集团“尊孔犯法”,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指示许多对传统文化的无知政治青年打击破坏儒家文化,更使儒家思想跌入深渊。可见,文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深受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国势日趋强盛。在当今思想解放的视野中,许多人发现传统文化不仅不“腐朽、没落、反动”,反而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事实上,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韩国、日本、新加坡,包括台湾地区,
6、这些认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为其文化根源的国家和地区,都没摒弃传统,而是坚持创新发展。在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诚信于人、互助互爱,实事求是、勇于担当,爱国爱家等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而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因此,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识记传统文化的知识、观念,而是要找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契合之处,吸收传统文化的积极因子,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不断调整、改革和创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
7、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发展。其次,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学以致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学以致用,这也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途。许多事物都具有排他性,文化的许多方面也具有排他性。但文化的排他性越强,则越不能长久。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指中国文化适应现代中国社会的需要,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之间相互交流、互补、融合,求同存异,和谐发展。传统儒家文化重视人的心性修养和社会价值,所以儒家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为内圣,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