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96648
大小:470.8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陆地水、生物、土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陆地环境第一讲陆地水、生物、土壤[考纲要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一、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1.陆地水体类型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按空间分布分类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地下水按循环周期分类静态水资源:冰川(淡水的主体,占2/3)、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动态水资源:地表水
2、、浅层地下水,河流水(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2.河水(1)河流的补给来源:最主要是雨水补给。汛期出现在雨季,我国为夏秋季节,枯水期多在冬春季节。地中海汛期为冬季。季节性积雪融水:东北的春汛。冰川融水:我国西北部有些河流夏季大部分水量来自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冰川融水。湖泊水: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中下游对河流起蓄洪作用。地下水:稳定可靠的补给来源。济南附近的小清河。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
3、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2)河流径流的变化季节变化:修水库调节径流变化,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年际变化:修水库调节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径流量。3.地下水(1)类型类型定义补给主要特征潜水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空气中水汽进入地下凝结而成有自由水面;重力作用水从高处向低处渗流;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埋藏较浅承压水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潜水有承压水面,承受压力,水
4、的运动取决于压力的大小,可从低处向高处渗流;水量稳定;水质不易受污染;埋藏较深(2)潜水的补给来源: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2)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4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及时人工回灌。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4.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
5、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径流降水水汽输送蒸发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海洋水海洋地面陆地上空海洋上空海陆间大循环:陆地上空陆地陆地蒸发降水类陆地循环:陆地海洋蒸发降水陆地上空植物蒸腾型海洋循环:植物蒸腾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护全球水的支态平衡意义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二、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1)生物的分布与环境①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气候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密林的中上层光照喜阴
6、植物:分布在背阳、荫蔽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西双版纳人工经济林运用光的垂直衰减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热量和温度的有规律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植被带热量分布从沿海到内陆,随着水分条件变化,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植被景观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②植物个体形态对环境的适应:莲和骆驼刺因水分条件不同导致个体形态不同莲:具有柔嫩、硕大的叶子,但根系不发达。骆驼刺:叶子刺化,有非常发达的根系。地中海气候区植物具有叶子小,叶面上覆盖有蜡质的特点
7、,与夏季炎热干燥有关。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对农时、农事的指示作用③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干旱地区寻找水源的指示作用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铁芒萁——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芦苇——水湿环境矮牵牛花——大气中SO2污染草原与森林指示干旱、半干旱与湿润、半湿润气候特征“枣发芽,种棉花”反映华北春季气温升高,有利于春播的气候特点旗状树冠延伸方向代表风向树桩年轮的疏密可以反映降水量多少状况,在温度变化较少的条件下,树轮较疏,反映降水量较大,反之,较密降水量较少。树木向阳面生长快,年轮
8、较疏。④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植物分布、气候差异、地形起伏、人类活动等悉尼奥运吉祥物:树袋熊——新鲜桉树叶驯鹿冬季从苔原带南迁针叶林,免受大风雪袭击,而且有充足食物;夏季从森林北迁苔原带,以躲避蚊虫侵扰,同时可以找到更好食物。4光能叶绿素(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根本原因: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生产者(绿色植物)环境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消费者(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呼吸呼吸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