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轼《水调歌头》有感

读苏轼《水调歌头》有感

ID:32395015

大小:55.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读苏轼《水调歌头》有感_第1页
读苏轼《水调歌头》有感_第2页
读苏轼《水调歌头》有感_第3页
资源描述:

《读苏轼《水调歌头》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于中秋之夜,孤寂之时,大醉之中,深思飘渺,对月抒怀,万千感慨与无限情思凝结,遂成就了这首千古绝唱《水调歌头》。试想,中秋月夜,词人畅饮而醉,是独饮也好,有人作陪也罢,他的内心是孤独的。这种感觉也并非这日才有,只是在特定的月夜,尤为强烈。当这种孤独感升华之时,便成了一种

2、旷达的心镜。于是词人仰望青天,把酒相问,“明月几时有?”这一问似是在追溯宇宙的奥秘,又似是惊叹于造化的巧妙,大有李太白的遗风,又有屈原《天问》的气韵,着实潇洒。正是这么一句有意或无意的发问,引领着词人神思远逸,驰骋六合。“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此时词人想象着自己是坠入尘世间的天人,自己昔日的家园便是那天上的宫阙,不禁发出感慨:“不知我的故园此刻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于是便“欲乘风归去”。至此,苏轼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超然物外的品性可见一斑。这种心态在《前赤壁赋》中也有表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然而,一个“又恐”把词人的梦打碎了几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琼楼玉宇自让人神往,然高远之处必定清寒难挨,把词人那种既神往又畏惧的矛盾心理表现出来,读来妙趣横生。既然飞天已成枉然,于是词人便将思绪收回,放眼人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此时皓月当空,美酒佳肴、丝竹管弦一一具备,何不趁此良宵起舞欢歌呢?到底还是人间更美妙,毕竟人间还有友人作伴,还有亲人挂念。下阙由无边的想象转向现实,通过对月事的思索,引发了对人事的感慨。“转竹阁,低绮户,

4、照无眠。”词人把目光收回,循着光影望去,只见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从雕花的窗棂上流泻下来,照在不寐人的身上。这恼人的月光呵,是使人夜不能寐的元凶。“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似是满含怨意,怨明月不解人情,为何偏偏在我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时候这般圆满呢?不免有些心理失衡,徒增了一层愁怨。这句对月的埋怨,倒是词人感情的质朴的宣泄方式,颇有稚趣。更妙的是词人就此笔锋陡转,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像是为明月开脱,为自己刚才的一时失态道歉,实为一番自我安慰,想要以理遣情。理智是伤感的良

5、药,想想看呢,月何尝一直圆满的呢?它也有盈虚亏损,也免不了受乌云遮掩,由此观来,人有悲欢离合也就在常理之中了。十全十美的事情自古难有,既如此,便觉坦然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此时词人的愁思并未完全得以排遣,当然也是不可能完全排遣的,却已经舒缓了许多,他把对亲人的无尽思念融入了这句美好的愿望。人生不求长相聚,但求两心相映,共享明月之姿,这也未尝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此时词人的内心依旧是矛盾着的,人哪能长久呢举头望去,空中的一轮圆月依旧撒播着清辉,雪样清白的月华流泻下来,依旧是无尽的思念

6、与落默。但此时的落寞却也含着希望,经历过一次心灵的升华与感情的跌宕后剩下的这一点点落寞也已满是洒脱与旷达了。或许,今人读《水调歌头》,大多读出的是词人的豪放与浪漫,这是不错的,因此词作给人的感觉便是这样。然而却又不尽如此,我还读出了一种生存智慧,词人在自己矛盾的思想上寻求着一种别样的人生姿态,在痛苦中抒发着哲思。字字真挚,句句含情,整首词便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对于词人,作品的完成过程便是思想深处的一次历练。对于我,一次鉴赏过程,便是对精神世界的一次洗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