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于海生

荷塘月色于海生

ID:32393617

大小: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荷塘月色于海生_第1页
荷塘月色于海生_第2页
荷塘月色于海生_第3页
荷塘月色于海生_第4页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于海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荷塘月色》教案设计山东省临朐第二中学于海生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2、学科:语文3、课时:1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查阅朱自清的资料及其作品。(2)搜集有关荷塘月色的图片及视频资料(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了解课文大意。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揣摩文章语言的方法情感目标:学习朱自清坚持民族气节的精神写作目标:学习在描写中运用修辞、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叠词疑点难点:比喻修辞的特殊格式——通感     动词的鉴赏三、教材分

2、析《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之一,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这是一篇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其语言精妙传神,是学生品味语言好教材。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语言,掌握方法上”,“拈精摘要”,大胆取舍,主要抓住描绘“荷塘月色”的的三幅图景,教会学生掌握品味语言方法。四、教学方法1、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节选部分之前的有关杨志的故事情节,尤其是要熟悉课文节选部分的内容,突破教学难点。2、诵读法:诵读是品味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说:“……采用朗读的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

3、味语言使用的妙处,形成语感。”学生通过对精彩文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增强对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3、整体感知法:通过课文文本的阅读和相关图片、视频的欣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语言分析作下铺垫。4、合作探究法:以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分析,落实教学重点。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去。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背景音乐:【百度音乐】荷塘月色世间有许多美丽,炎炎夏日,最美丽的当属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白天荷塘的样子大家可能非

4、常熟悉。【百度图片】荷塘那么晚上呢,失去了阳光,却配上月亮、星星,又该是什么样子呢?现在我们就看一下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二)作者介绍【百度百科】荷塘月色我们了解朱自清,就要学习他坚持民族气节的精神。课下推荐大家阅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著)、《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著)、《温州的踪迹》(朱自清著)、《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著)等几篇文章,更多地了解他的文章和为人。(三)自主学习学生听课文朗诵【百度音乐】荷塘月色本文文章名为“荷塘月色”,那些段落写了荷塘月色?明确四至六段。四段写月下荷塘,五

5、段写塘上月色。六段写荷塘四周。一)揣摩修辞点名学生诵读第四自然段。听第四段诵读录音。1、第四自然段写了那些景物?采用什么顺序?讨论,明确:按观察的角度、逐渐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顺序:荷叶→荷花→荷香→荷波。2、作者描写景物语言优美,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赏析。讨论,明确,提名回答。答案示例:(1)比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因为叶子出水高,所以想到舞女,舞女的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相似,亭亭玉立的舞女,身姿自然美极了,这个比喻非常形象,让人一读之后,就想起了舞女那曼妙的身姿,而荷叶出水很高的

6、优美姿态也就跃然纸上。“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袅娜”和“羞涩”两词我们大家非常熟悉,是写年轻女子的体态、神态的,两者予人的印象都极美,非常赏心悦目。我们常见用花比人的,比如李白的那首有名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用花来比美人,但在这里却用人的神情姿态来比拟荷花,似乎荷花在作者眼中,也有了生命,有了一种灵动的美。它们在月夜的荷塘上尽情地舒展生命的美丽。它们在月色下泛着白光,像一粒粒的明珠发出光芒,映在稠密的荷叶上,又使人觉得是碧

7、天里的星星,它们的纯净明澈,又像刚出浴的美人。作者这里连用三个比喻,分别说颜色、形态、质地,但每个比喻侧重点不同,引发人的联想也是不同方向的,多角度地调动起了我们的想象力,这样我们对荷叶,荷花就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印象,而它们在我们的心中也就活了。“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初看这个句子有些诧异,香味(嗅觉)怎会像歌声(听觉)呢?然而细加揣摩,就会明白:花少(零星,点缀),微风(不是大风),空气中飘来的荷香想必不是很浓,是淡淡的,而且随着微风的方向回旋,似

8、有若无,感觉上像远处传来的渺茫的歌声,“渺茫”在这里给我们指示一个想象的方向,时断时续,依稀可辨。(我们日常都有这样的经验:有时似乎听到一丝声音,但凝神细听之下,又听不到什么,不留意了,它却又轻轻地鼓荡你的耳膜,这声音不辨方向,不知来自何处,却又依稀可辨,这就是渺茫。通常的比喻都是用具体的,熟悉的事物来比抽象的事物,但这里却是用歌声比香味,两个都无色无形,难以捕捉。但它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