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红山茶(camelliachangiiye)的扦插苗、嫁接苗和砧木的光合作用特征

杜鹃红山茶(camelliachangiiye)的扦插苗、嫁接苗和砧木的光合作用特征

ID:32393338

大小:412.0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4

杜鹃红山茶(camelliachangiiye)的扦插苗、嫁接苗和砧木的光合作用特征_第1页
杜鹃红山茶(camelliachangiiye)的扦插苗、嫁接苗和砧木的光合作用特征_第2页
杜鹃红山茶(camelliachangiiye)的扦插苗、嫁接苗和砧木的光合作用特征_第3页
杜鹃红山茶(camelliachangiiye)的扦插苗、嫁接苗和砧木的光合作用特征_第4页
杜鹃红山茶(camelliachangiiye)的扦插苗、嫁接苗和砧木的光合作用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鹃红山茶(camelliachangiiye)的扦插苗、嫁接苗和砧木的光合作用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环境学报2013,22(6):996-1000http://www.jeesci.comEcologyandEnvironmentalSciencesE-mail:editor@jeesci.com杜鹃红山茶(CamelliachangiiYe)的扦插苗、嫁接苗和砧木的光合作用特征1,21,311*1刘红晓,袁莲莲,刘楠,任海,简曙光,4144盘桂波,张倩媚,梁青云,林喜珀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广州510650;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25;4.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广东阳春

2、529631摘要:杜鹃红山茶(CamelliachangiiYe)是山茶科全年开花的珍稀种类,其自然繁殖能力差,需要人工辅助的传粉、扦插或嫁接进行繁殖。本文研究了杜鹃红山茶扦插苗、嫁接苗及其砧木(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3种苗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作用参数。结果显示,砧木及杜鹃红山茶的嫁接苗和扦插苗的叶片电子传递速率光曲线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逐-2-1渐升高至最大值,后趋于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其光饱和点均在800~1000μmol·m·s附近。研究还表明,3种苗木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

3、SII)、光化学荧光淬灭(qP)、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和瞬时光能利用效率(ILUE)均表现为砧木>嫁接苗>扦插苗,而非荧光淬灭(NPQ)的大小顺序则为:扦插苗>嫁接苗>砧木。这些结果表明,在这3种苗木中,砧木具有高光合、高蒸腾的特点,而扦插苗的光合蒸腾能力最弱。从光合生理的角度表明砧木适应能力最强、扦插苗最弱,而嫁接苗适应能力居中,商品化生产苗木可采用嫁接方式。关键词:杜鹃红山茶;油茶;砧木;嫁接苗;荧光参数;光合作用参数;适应能力中图分类号:Q948文献标志码:

4、A文章编号:1674-5906(2013)06-0996-05引用格式:刘红晓,袁莲莲,刘楠,任海,简曙光,盘桂波,张倩媚,梁青云,林喜珀.杜鹃红山茶(CamelliachangiiYe)的扦插苗、嫁接苗和砧木的光合作用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3,22(6):996-1000.LIUHongxiao,YUANLianlian,LIUNan,RENHai,JIANShuguang,PANGuibo,ZHANGQianmei,LIANGQingyun,LINXipo.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ofcutting

5、seedlings,graftedseedlingsandstockofCamelliachangiiYe[J].EcologyandEnvironmentalSciences,2013,22(6):996-1000.杜鹃红山茶(CamelliachangiiYe)为我国特有原因是因为它是典型的虫媒传粉型植物,自然结实[6]的山茶科(Theaceae)濒危植物,其野生种群仅见于率低,不育种子多以及种子萌发率低。目前比较[7][8-9][10-11]广东阳春市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杜鹃红山茶成熟的繁殖技术有扦插、嫁接、杂交传粉[12][13]是一

6、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因其外形极像杜鹃,和通过腋芽增殖的组织培养。刘玉玲等研究了实质却是山茶而得名。杜鹃红山茶四季常绿,花杜鹃红山茶与3个山茶栽培品种光合作用日变化特期长,花大而艳丽,在园林与观赏园艺方面具有广性,结果发现杜鹃红山茶在4个山茶种中具有较强[1-3]阔的应用前景。野生杜鹃红山茶曾遭受较严重的的适应干旱和强光照的能力。此外,相关研究还发人为破坏,自然种群急剧萎缩,现存植株不足1000现杜鹃红山茶遗传多样性较低,亚种群间遗传分化株。目前,该物种已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较小,小种群和人为活动干扰是杜鹃红山茶现存种[4][14]危种(C

7、R)。群的主要限制因素。这些研究增加了我们对杜鹃前期研究表明,杜鹃红山茶零星分布于自然保红山茶生理生态特性的了解,为该种的就地及迁地护区内一条长约4km的溪流两岸的次生常绿阔叶保护提供了基础。林中。杜鹃红山茶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土壤偏酸、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国内外学者选取了大[5]K元素含量较高的沙壤土中。杜鹃红山茶种群野量濒危植物研究其生态生物学特征以及濒危原因,外个体缺乏大树和幼苗,种群结构呈衰退型,主要但对濒危植物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缺乏深入了解,作者简介:刘红晓(1987年生),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态学。E-mail:mi

8、chellewinter@126.com*通讯作者:任海,研究员,博士。收稿日期:2013-03-12刘红晓等:杜鹃红山茶(Camel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