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马栏红色精神

绿色马栏红色精神

ID:32392080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4

绿色马栏红色精神_第1页
绿色马栏红色精神_第2页
绿色马栏红色精神_第3页
绿色马栏红色精神_第4页
绿色马栏红色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绿色马栏红色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绿色马栏红色精神参观马栏革命旧址小记在这热情如火的六月,晴空万里的好日子里,为了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学习和发扬他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壮美风景,由单位统一组织我们文学社成员集体去参观了马栏革命旧址纪念馆。从新区出发,上新修建的耀旬一级公路,很快就到了旬邑县的石门山景区。这里地形为砾岩组成的海相沉积丹霞地貌,森林茂密,两山对峙,形成关隘,右手山上为秦公子扶苏墓、瞭望高台,左手为盘道上观景色。关下为秦直道,沟道中有新修建秦直道兵站、跑马场等。1994年经陕西省林业厅批准建立为陕西省石门山森林公园,在旬邑县城南部23公

2、里,清源乡石门关村一带,地处子午岭南端,属低山丘陵型地貌,面积165平方公里。园内峰恋叠嶂,曲径通幽,林木茂盛,气候湿润。独具魅力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与河流水文山脉等条件,构成了黄土高原极为罕见的自然景观。山脉形似“九顶莲花墩”有“山不盖土,水不归一”之说,兼鬼斧神斫,群峰环绕之奇。风光旖旎,引人入胜,被誉为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西安、咸阳、铜川的后花园。石门山森林公园景点星罗棋布,著名的有:石门关隘、秦直道、扶苏庙、扶苏墓、蜜蜂洞、姜嫄—6—圣母庙、筛珠洞、姜嫄湖、双迭飞瀑、瓦房川岩洞等。2005年完成了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建成了柳盖

3、闻莺、蝶花谥香、松海听涛、葱岭春晓、扶苏庙、马刨泉等等6个景点和毓秀塔及三个小型水坝。园内聘请林业专家对一些树林进行了认证挂牌,使大家在旅游中增长知识,增加趣味。顺着新修建的景区公路,就到了马栏革命旧址纪念馆,纪念馆周围的山上到处郁郁葱葱,满眼的绿色。仿佛让人置身在绿色的海洋,触景生情,让人不由想起金朝元好问的诗句,“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这周围满山的绿色,又浓又深,漫山遍野。虽然是映衬着各色野花,但事实上却是绿肥红瘦。虽然时值盛夏,山外烈日当空骄阳似火酷暑难耐,但在这山里,看着眼前宜人的风景,吹着凉爽的山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4、,通身感到一阵清爽,芬芳的空气中带着细细的草根味,淡淡的花香味。让人是那么的心旷神怡,物我两忘,犹如到了世外桃园。马栏革命旧址纪念—6—馆内陈列1928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旬邑农民武装起义,处决了伪县长,建立了旬邑苏维埃政权。1932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在铜川照金建立了陕甘边根据地,建立了陕甘游击队,红二十六军、随后转战旬邑马栏,1940年,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马栏10年之久。现存的工字房为为1942年大生产运动展览室。1958年在原泰山庙旧址修建了“旬邑烈士陵园”1984年又修建了“旬邑革命暴动烈士纪念碑”,习仲勋

5、为烈士陵园和纪念碑题词。马栏革命根据地曾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马栏时称“小关中”,是关中分区的“心腹”。虽然马栏面积不及“大关中”的八百里秦川,但其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优势明显。它曾是陕甘宁边区重要的南部屏障,更是其近距离俯视泾渭、剑指西安的前进基地,也是许多革命青年北上延安的重要通道,还是我党我军购运战略物资的必经之路。正因如此,国共两党两军才视其为战略重地而互不相让,封锁与反封锁、磨擦与反磨擦、革命与反革命的战火才在这里持续了二十多年。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在中共陕西各级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关中分区军民以山林为屏障,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

6、色政权,进行反围剿战斗,保卫了延安、保卫了党中央,守卫了边区的南大门,使红色革命根据地不断得到发展壮大。—6—马栏革命根据地曾是孕育中国革命英才的红色摇篮。抗日战争时期,党和边区的革命干部,大多数出身工农,革命积极性高,但仍缺乏马列主义基本修养,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尽管此时从全国各地奔赴边区的革命青年普遍有学识和爱国热情,但绝大多数青年尚是资产阶级世界观,不能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直至抗战初期,关中分区还尚无一所中等学校。为了提高革命干部的觉悟与能力,以给中国革命培养急需干部,并尽快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边区党组织在旬邑这个革命青

7、年奔赴延安的必经要地,从1938年至1948年,这十年间,先后有鲁迅师范学校、陕北公学、抗日荣誉军人学校和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等4所革命学校在此办学,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众多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人才。鲁迅师范在马家堡,(今旬邑县职田镇)办学一年零四个月,累积培养学生300多人,成为了抗战初期“为争取国防教育之模范”。陕北公学1938年7月在旬邑看花宫设立分校,总校1939年1月从延安迁来看花宫与分校合并。陕北公学在旬邑一年多时间里,先后办班54个,培养抗战干部6000多名,吸收新党员3000多人。1938年底,抗日荣誉军人学校迁到旬邑坪坊一带。这

8、所肩负着伤残军人康复使命的革命学校,在旬邑办学一年多时间,不但使数万伤残荣誉军人的身体得到了康复、精神得到了新生,还使他们提高了文化水平、学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从而重新走上了革命和建设的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