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第5期No.5,2009(总第352期)EDUCATIONALRESEARCHGeneral,No.352·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推动我国教育技术迅猛发展徐福荫[摘要]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技术取得了辉煌成果,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向整体、综合、广泛和纵深发展;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基本完成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不断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和效益;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推动教师教育创新;初步形成了高校网络教育办学体系
2、。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技术工作者要进一步明确任务,积极推进教育技术学理论本土化,努力探索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派与理论体系;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关键词]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作者简介]徐福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510631)我国的教育技术又叫“电化教育”或“现代教品课程资源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育技术”。30年来,我国教育技术事业迅猛发展,的建设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教育部和中央
3、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覆盖全国城乡的教电化教育馆、各地电化教育馆、学校教育技术系统育技术系统:由中央、省、地(市)、县电化教育馆在推进我国教育技术事业发展、高校现代远程教(中心)以及电化教育机构组成的学校教育技术系育、基于互联网的非学历职业教育、中小学信息技统;由中央、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地(市)级广播电术教育普及“、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视大学分校及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组成的广程教育工程建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信息技播电视教育系统;由中央、省、地(市)教育电视台术与课程整合、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实施组成的卫星电视系统。[1]我国建设了服务于教育和中小学
4、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发挥了重要现代化发展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的人才队伍,教作用。育技术学科专业构建了具有专科、本科、硕土、博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一、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建立了了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创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办了《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等期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经过长期的电化教育积淀,通过不断吸收系媒体传输网,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校园网等教育信统科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初步建成论和电子技术、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研究成果,了基础教育资源库,职
5、业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精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电—3—化教育”学科。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电化教育育技术事业的骨干力量。专业在华南师范大学开设,学制4年。①该专业主要是为当时的高等师范院校、中等师范学校输送二、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电化教育课程师资和为电化教育机构及教研部门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培养业务骨干而开设的。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是我国建立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1993年,国务院学教育技术理论体系框架的阶段。1981年,教育部位委员会批准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博电化教育
6、局在杭州召开“电化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士学位授予点。之后,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讨论会,南国农教授主持制定了“电化教育”课程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教学大纲。大纲包括电教理论、电教媒体、电教教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设立了教育技术学材编制、电化教学法、电教管理等。大纲为电化教博士学位授予点;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育理论体系建构了框架。框架由七论构成:本质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东论(电化教育的本质)、功能论(电化教育的功能与北师范大学建立了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作用)、发展论(电化教育发展史)、媒体论(现代教站。自1983年
7、华南师范大学创办电化教育本科育媒体的开发与应用)、过程论(电化教育过程的专业开始,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建设从无到有、从少规律)、方法论(电化教学方法和电化教育科学研到多迅猛发展。至2008年,中国有44个教育技究方法)、管理论(电化教育管理与评价)。此后,术学专科专业点,224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点我国的各种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主要就是在此框(是中国教育学科群中发展最多最快的本科专业架基础上建构和发展起来的。点),[2]83个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3]8个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我国教育技术理论体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