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波论文因你而美丽

朱自波论文因你而美丽

ID:32387098

大小:50.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4

朱自波论文因你而美丽_第1页
朱自波论文因你而美丽_第2页
朱自波论文因你而美丽_第3页
朱自波论文因你而美丽_第4页
朱自波论文因你而美丽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自波论文因你而美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因你而美丽——谈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赣榆县墩尚镇中心小学朱自波联系电话13815638121邮编222142摘要:“错误”资源是指由于受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偏差和失误。学生的学习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教师不但要宽容学生的错误,还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课堂中随时生成的错误资源并加以正确、有效的利用。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当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总希望学生能还一个自己想要的答案,一旦得手就迫不及待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一出现错误,就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回来,决

2、不允许学生出“格”。在这些课堂上,几乎看不到错误。而实际上,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因为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形式,也就有着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难免会出错,出错是其最朴实的思想,是经验最真实的暴露。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作为教师,面对这么宝贵的资源,我们不能有对待错误像对待“敌人”一样的态度,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积极利用错误中蕴藏的宝贵资源,让美丽的错误演绎课堂教学的美丽。错误之所以是宝贝,其价值有时不在于错误本身,

3、而在于师生通过集体查错、思错、纠错等活动获得许多新的启迪。杜威曾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得一样多!”下面我就具体谈谈如何利用错误的资源,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捕捉错误,亮出精彩5错误是学生探究的标志,教师善待学生在探究中的错误,引导他们掌握验证的方法,使他们明白有矛盾的冲突才有探究的需要。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误中求知,从错误中探究,让学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1、关注错误,引导辨析。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没有必要早

4、早向学生透露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而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主动寻求解题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功能。例如教学《圆锥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圆锥,交流中有学生提到:“圆锥有无数条的高,而且都相等。”“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三角形。”面对学生的错误“发现”,我没有马上作答,而是引导大家来展开辨析:请认为“圆锥的高有无数条”的同学来指指、量量教具上的高,当他从顶点沿着侧面量到底面圆周上时,立刻有学生站起来反驳:“高应该是垂直的,不能在这个侧面上量。”“高应该和底面垂直,是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所以只有一条。”部分

5、同学听后恍然大悟。我趁势问:“谁能来测量圆锥的高?”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一名学生拿起空心圆锥,说“只要在上面蒙一张纸,找到底面圆心,用一根铁丝穿进去直到顶点,再测量这段铁丝就可以量出圆锥的高。”“那这个实心的圆锥,难道要在它的底面钻个眼去测量?”“把它靠在墙边,用体育课上测量身高的方法量。”“还可以两端垂直竖起两把尺,中间沿顶点横一把直尺,让两端竖着的尺的刻度相等,这就是圆锥的高。”“不,直尺上0刻度前还有一断距离,必须扣除!”……学生相互补充着。让学生之间通过倾听、交流,合作互助,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产生智慧!“圆锥侧面

6、展开如果是三角形,应该是什么三角形?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可以用事实来说话。有人剪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但怎么也围不出圆锥,缺了好大一块!有人用纸将圆锥的侧面蒙住,沿着边剪下一个图形展开,哇,居然是扇形!事实胜于雄辩,大家亲历了这一过程,抹去了头脑中那些错误的猜想,主动建构新知。教师好好利用课堂上的突发性错误,化弊为利,将错就错,既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2、善待错误,强化理解。5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或产生问题时,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些

7、错误,让学生坦诚自己的想法,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与学生一起经历挫折,不断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例如“计算1/2÷(1/2+1/4+1/8)”,大部分学生会这样去解:1/2÷1/2+1/2÷1/4+1/2÷1/8=1+2+4=,而为什么不能这样“简便计算”学生不易理解。我没有批评他们错误的解法,也没有告诉他们只能在“(1/2+1/4+1/8)÷1/2”时才可以用“简便方法”,而是让大家去想想,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学生很自然地用一般顺序解,即

8、1/2÷7/8=4/7,结果居然不同!为什么?回忆乘法分配率,(a+b)×c=a×c+b×c,推导什么时候在除法中也适用?得出(a+b)÷c=a×1/c+b×1/c,同样可以简算。但本题是a÷(b+c)只能等于a×[1/(b+c)],而1/(b+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