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指导

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指导

ID:32386133

大小:54.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指导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指导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指导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指导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运用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高中语文阅读与教师角色转变》课题组刘华忠尹达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个老大难领域,投入多、收效微为教者所共识。如何改变这一尴尬局面,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呢?笔者人为,只有彻底改变传统的以疏通及落实字词句为主的教学模式,只有把学生导入创设的问题情景之中,才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真正地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  创设问题情景在启发式教学中广被采用,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认,在文言文教学这一领域,我们往往把重心放在疏通字

2、、词、句上,而把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当作附加物。为此,或泛泛而言,或三言两语了事。这就难免把学生导向只关注文言词语的理解和对文言句式的把握,片面地认为学习文言文该懂得的就是这些,而无瑕顾及文章中思想内容方面的精华部分及写作上的匠心,以至不少学生对文言文提不起兴趣。笔者认为,只有一改上述的教学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美学教育和借鉴到议论、写人、叙事等多种的写作方法,在学有所用中尝到甜头,这样,才能消除“古今”隔阂所造成的畏惧心理,才能增强阅读兴趣,调动起思维的积

3、极性,真正地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不言而喻,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得到强化,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阅读中就会保持一种持久的愉悦的心境,把“疏通”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一箭双雕,自然会收一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何去创设问题情境呢?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一种孜孜以求的最佳心理而主动地去生疑质疑呢?笔者认为,教者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如下的几个特点:  一是激发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道出了在教学上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所以,在讲授每一篇课文的起始,教者所设的问题应考虑能

4、否“乐之者”,是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教《过秦论》,如何使学生对这篇长篇宏论产生浓厚兴趣并能主动地边看课文边看注释而阅读呢?教者就可在中心论点上设疑:西汉政论家贾谊秦之过失是什么?秦亡的原因只是“仁义不施”吗?再启发和鼓励学生联系曾学过的历史知识各抒已见,见仁见智。这就象在平静的湖面投进石块,让学生激起思维的涟漪,让他们在为自己高出一筹的回答中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在此基础上,教者因势利导,再让学生通过阅读借鉴到论证中例证的磅礴气势及泾渭分明的对比手法,把学生领进历史的隧洞里去采珠撷宝;如讲授《荆轲

5、刺秦王》,就可在人物描写上设疑:荆轲这位历史上的英雄形象,为什么能脍炙人口,光耀千古呢?太史公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自身言行把这一形象刻划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呢?这样,就撩拨起学生阅读的动机。至于课文中的一些该掌握的虚词实词及句式,应让学生参照注释自行疏通,对一些僻难的词语和特殊句式,让学生在预习时作上记号,在课堂阅读和回答问题时,为保持思维的连贯性,教者最好采用点拨的方式,允许学生存疑,以免又上成语法课,使学生索然寡味。  二是延伸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

6、题。”(《教育学》)如何做到“善于”呢?笔者认为,除课堂上教师的随机应变,相机诱导外,主要的还是所提出的问题应具延伸性:角度宜小而又能小中见大;要有一定的思维强度,还要力使问题成为一种“可以克服的障碍”(赞可夫语),教学生的思维触觉尽量往纵深方面延伸,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现在以《左忠毅公逸事》一文的设题为例:(1)当史可法“呈卷”,左公即“面署第一”,你认为此举是否草率?为什么?(2)从左公谦逊的“诸吾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一话中,体现出他具有怎样的可思想性格?此话在下面的记叙中有无得

7、到照应?(3)史可法探监,左公命他速离,否则“吾今即扑杀汝”,此话的用意何在?这三道题目角度小,抓住了人物的一言一行,基本上包含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为了解决它,学生必须边读边思,答案固然在文中可以找到,却要加以概括,且要究其“为什么”,才能答准本质上的东西。这里面就包容了问题的延伸性。让学生由人物自身的言行进而认识到左公为国选才、爱才和护才等可贵的思想性格,并从中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净化,在写作上借鉴到写人叙事的方法。不仅如此,还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因为从考查的角度而言,它包含了分析、

8、判断、归纳及对文章深层意思的把握。对于一些大而泛的题目,诸如某个人物形象是怎样刻划的,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等,诚教学生难以作答,这点,谅诸同仁都有同感,在此就不加赘述了。  第三是化平为奇。朱熹说:“学者读书,须是于无味处,当到思焉,至思焉;到于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此启示我们在指导学习阅读时,对文章中着似平淡的地方,要特别留意,因为它往往是“奇”之所在,正是嚼之有味之处。如《兼颇与蔺相如列传》一文,当赵王接到秦书时,“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一事,教者不妨可作如下设问: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