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85723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文言归纳体系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如:义不赂秦例如: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2.动词活用作名词例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例如: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例如:始速祸焉(招致)例如:惑而不从师(遇到疑难问题)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例如:将军身被坚执锐5.使动: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关系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愚公移山》)例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例如:李牧连却之(2)名词使动用法:指这个名词首先活用为动词带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3)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例如:臣活之(《鸿门宴》)例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例如: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6.意动: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
3、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具有怎样特征或把宾语当作怎样。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7.为动: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例如: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8.名词作状语例如:振臂
4、一呼,应者云集(《陈涉世家》)例如:风餐露宿※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用法辨析※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2.......,......也。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例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
5、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5.无标志判断句。有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6.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例如:当立者乃
6、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7.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省略句主语省略例如: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谓语省略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宾语省略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
7、颇蔺相如列传》)例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介词省略例如:赐之彘肩。(《鸿门宴》)三.被动句“见”“于”“为”和“语意被动”四种类型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例如:为天下笑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例如:六国破灭(《六国论》)例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
8、的形式很相近,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为此种用法,翻译成第一人称“我”。四.倒装句1.状语后置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2.定语后置例如:马之千里者《马说》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3.主谓倒装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例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4.宾语前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