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84102
大小:1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4
《成语中的地理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成语中的地理知识山东省临清市第三高级中学黑耀光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成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而且包含了很多科学知识。其中一些与山川湖海、风雨雷雪、云雾霜露、日月星辰有关,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一、成语中涉及中国许多古代的地理知识五湖四海是指全国各地。五湖:古代把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称为“五湖”,五湖另一说法是原先的五湖名称是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彭蠡即鄱阳湖。鉴湖到了清代则被洪泽湖代替。)四海: 古人认为“中国”四面分别环绕着东海、西海(即青海)、南海和北海(即渤海)。合称“四海”。另一说法是四海,即东海,西海(现今的黄海),南海,北海
2、(现今的渤海)。现在也指世界四大海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虽然古今对“五湖四海”的具体指认不同,但其含义却一直不变,就是泛指四方,即全国各地。 成语“赤县神州”,就是古代中国的别称。九州,相传我国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禹贡》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关于九州,目前学界已达成一点共识,即“九州”原是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荆州(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冀州(今山西省和河
3、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古人称长江为“江”,成语有“大江东去”。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是炎皇子孙的母亲河。称黄河为“河”。有关的成语有:河清海晏、河清难俟、俟河之清等。江河日下意思是江河的水逐日往下流。引申比喻日趋衰落。地理知识:在重力作用下,地面上流动着的水总是由高处往低处流。我国地势西高
4、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是最高一级;往东到云贵高原东坡,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高原和盆地,是第二级;再往东的丘陵和平原交错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是第三级。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从西向东流,自高而下。中流砥柱指黄河河道中的砥柱山。这个成语比喻控制动荡艰险局势的中坚力量。地理知识:黄河河道中,有一座巨大的,由质地非常坚密的“闪长玢岩”构成的岩山,形如柱子,这就是砥柱山。滔滔黄河水,至此分成三股急流:穿岩山流过的,为中股“神门”;从岩山南边流过的,为“鬼门”;从岩山北边流过的,为“人门”。它们形成了黄河流入华北大平原之前的最后一道险要峡谷,三
5、门峡也便由此得名。古诗描写三门峡之险:“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下百丈崖。”千万年来,砥柱山经浊浪翻滚、巨涛排空的黄河水日夜拍打和冲击,依旧巍然屹立。很多地名也隐含在成语中:“秦晋之好”:“秦”是陕西省的简称,“晋”是山西省的简称。“得陇望蜀”:“陇”是甘肃省的简称。“蜀”是四川省的简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鲁”是山东省简称。“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黔”是贵州省简称.。“福如东海”:东海是我国四大边缘海之一,仅次于南海,面积比黄海大一倍,又大又深。现用“福如东海”比喻幸福无法形容,是极佳的祝贺用词。.“寿比南山”: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峰之一,在陕
6、西省西安市南,有金华洞、玉泉洞、日月岩等名胜古迹,是西安旅游胜地之—。二、成语中客观地反映一些地理现象。暗送秋波、临去秋波、秋水盈盈、望穿秋水、秋水伊人,这几个与秋有关的成语大家很熟悉。为什么是送“秋波”,而不是送“夏波”?这里的秋波、秋水都是说秋天的水波清澈,但为什么秋水清澈?其实秋天的水波清澈与中国的独特气候有关,其他国家的秋水未必清澈。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古代主流文化所在的中原地区,秋天的河水、湖水甚至于海水都比其他季节清澈,原因是中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雨热同季。夏季河流进入丰水期,也进入了洪水期,这时河水主要靠汇集到河中的雨水来补充,泥沙俱下,河水浑。到了秋季
7、,降水减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或冰川融水等来补充,这时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减少,变得透亮清澈。而春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积雪融化,河流会有春汛发生,这时的河水也不如秋季清澈。因此用秋水、秋波来形容美女的眼睛和目光是形象贴切的,用春水和夏水显然不妥。 泾渭分明。泾渭二水,源远流长,《诗经》中就有“泾以渭浊”的诗句,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泾渭分明”来比喻事物界限的清楚,是非分明。这一成语典故就出在陕西省高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