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78080
大小:81.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2-04
《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十二章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心和焦点,也是科学发展观对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经济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其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人口过度膨胀、资源严重缺乏和环境日益恶化等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走什么样的城市发展道路,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性课题。 端正城市发展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城市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白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进一步提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资源环境保护
2、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强化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就必须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效益意识;就必须强化经济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全面考核发展的政绩意识。 突出重点,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当前,土地、水资源和污水垃圾处理问题,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一是搞好地集约利用。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推进,非农用地的需求与日俱增。但与此同时,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又必须严格执行
3、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有序地控制城市规模;必须坚持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合理和节约用地;必须坚持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提高土地利用,切实缓解用地矛盾。19二是加强城市节水。从水的社会循环出发,将城市供水、用水、节水和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统一规划,实现水社会循环的良性发展,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突出抓好工业节水、居民生活节水、减少管网漏失和中水回用四个环节。三是加快建立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新机制。改革价格机制和管理体制,鼓励各类所
4、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投资和经营,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资、建设、运营的产业化管理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经营格局。四是加强城市开放与市际合作。消除壁垒,弱化行政区划概念,强化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城市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协调统一。建立区域发展协调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注重从发展的源头入手
5、,紧扣“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模式,使物质和能源在不断的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程度。在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生产过程废物的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在工业园区,推进生态链条产业,使上游产品的废物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料,并不断延伸产品链条,实现园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废物的“零排放”。在地区,以生态链条为主纽带,统筹各类产业,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正确把握城市的可持续
6、发展的基本内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外,还必须从量上准确界定与衡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把资源、环境、人文等因素切实纳入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这些指标体系,可以对城市的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使城市发展的状况、地区城市之间水平与问题的分析定量化、对比化和数据化,为干部政绩考核、城市发展规划和政府宏观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政府调控和社会保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调控能力。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几方面的积极性。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和对资源环
7、境的依法监管力度。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资源。二是强化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完善和调整不同利益关系、抑制贫富拉大趋势。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公共资源配置的投入力度,改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三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镇居民医疗、养老、失业、住房和最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制度建设,尤其要解决在进城务工农民的市民基本社会保障问题,城市“新二元结构”的形成。四是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19大力发展城市文化
8、,调动和激发城市活力。城市文化是市民在长期发展中培育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共同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精神支撑。因此,要把城市的文化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突出抓好。一是提炼和弘扬城市精神,突出城市的人文特色。二是搞好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三是广泛合作、民众参与,讲文明、树新风。全民参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关键所在。组织和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