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沟系统土壤侵蚀研究回顾与展望-水土保持通报

坡沟系统土壤侵蚀研究回顾与展望-水土保持通报

ID:32369470

大小:292.6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3

坡沟系统土壤侵蚀研究回顾与展望-水土保持通报_第1页
坡沟系统土壤侵蚀研究回顾与展望-水土保持通报_第2页
坡沟系统土壤侵蚀研究回顾与展望-水土保持通报_第3页
坡沟系统土壤侵蚀研究回顾与展望-水土保持通报_第4页
坡沟系统土壤侵蚀研究回顾与展望-水土保持通报_第5页
资源描述:

《坡沟系统土壤侵蚀研究回顾与展望-水土保持通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7卷第3期水土保持通报Vol.17No.31997年6月Bulleti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Jun.,1997综坡沟系统土壤侵蚀研究回顾与展望述评雷阿林(水利部国家环保局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武汉市410051)价唐克丽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摘要该文概述了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土壤侵蚀研究的主要成果;追踪国际土壤侵蚀研究动态;提出了深化该问题研究的设想,即以力学分析为主线,以实验模拟为手段,以侵蚀形态、物质、能量的时空联系为特色,揭示了坡沟系统土壤侵蚀的物理力学成因,为水土保持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坡沟系统土壤侵蚀力学分析实验模拟R

2、etrospectandProspectforSoilErosionStudiesofRidge-Hill-GullySlopeSystemLeiAlin(ChangjiangRiverBasinBureauofWaterResourceConservation,MinistryofWaterResourcesandStateBureau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410051,Wuhan,PRC)TangKeli(Institut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ChineseAcademyofSciencesandMinistryo

3、fWaterResources)AbstractThemainachievementsonsoilerosionstudiesofridge-hill-gullyslopesysteminloessplateauareoutlined.Basedonthetrendsofstudiesinthisfieldmentionedabove,itissuggestedthatdynamicanalysisshouldbetakenasthekeylink,experimentalsimulationasthebasicmethed,time-spacerelationshipbetwee

4、nerosionalforms,materialandenergyasthecharacteristics,thusbringingtolightphysicalgenesisofsoilerosioninridge-hill-gullyslopesystemandprovidingscientificbasisforsoilandwaterconservationpractice.Keywords:ridge-hill-gullyslopesystem;soilerosion;dynamicanalysis;experimentalsimulation黄土高原大的地貌单元可划分为

5、沟间地和沟谷地两种形态。一般以沟(谷)缘线(多为梁峁边线)为界,其上为由各种梁峁顶面和斜坡,以及塬面、台塬面等所构成的沟间地;其下为由各坡及切沟、冲沟、干沟、河沟等沟道所构成的河谷地。在黄上高原的任一沟道小流域、或小流域内的任一从分水岭至沟谷底部的纵向斜坡剖面上,沟间地与沟谷地常沿垂向展布,相应地各种收稿日期:1996—08—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8水土保持通报第17卷侵蚀微地貌也呈现有序的垂向排列格局,该区域所发生的各种土壤侵蚀现象都有相似的规律可循。我们将这种由沟间地与沟谷地及各种环境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独特结构与功能的区域空间综合体,称之为坡沟系统。黄土高原坡沟系统

6、既是区域侵蚀产沙的主要源地,又是控制水土流失,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的基本治理单元。对其侵蚀现象与规律的探究,历来为黄土高原环境整治中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重要科学命题。多年的工作积累,人们在该问题的研究上已取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迄今为止,对坡沟系统土壤侵蚀现象的解释,还没有一个较为完满的答案,尤其在泥沙来源、坡沟关系及治理策略等一些基本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与争议。本文将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与归纳,揭示以往研究中的存在问题,追踪国际研究动态,提出深化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土壤侵蚀研究的若干设想。1坡沟系统土壤侵蚀研究的主要成果与问题1.1侵蚀方式与形态的垂直分带〔1,

7、2〕〔3〕〔4,5〕〔6~8〕黄秉维(1953,1955),席承藩(1953),朱显谟(1956,1981,1982),罗来兴〔9〕〔10〕(1956,1958,1965),朱震达(1958),陈永宗(1984)等在不同时期,曾就黄土高原土壤侵蚀〔11〕〔12~14〕类型和侵蚀分区等问题进行过深入细致地研究。承继成(1965),陈永宗(1963,1976,〔15〕1988),甘枝茂(1980)等,曾就黄土区土壤侵蚀方式和侵蚀形态的垂直分带性规律进行过不〔16〕同程度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