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64136
大小:2.08 MB
页数:89页
时间:2019-02-03
《【5A版】教育目的.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目的《教育学》——第四章内容提要:1、识记教育目的的概念、功能、层次结构;2、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及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运用素质教育的理论分析教育现象。如果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能明确说出他的教育活动的目的,那就跟一个建筑师在为一座新建筑奠基时还不知道要建筑什么东西一样,令人不可理解。——乌申斯基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望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苏霍姆林斯基(一)教育目的的概念1、教育目的广义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
2、的期望和要求。狭义教育目的:把受教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一、教育目的的概述应然的教育目的:人们依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实然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意义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指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根据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的功能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目标就
3、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实现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1.定向2.调控3.评价教育目的的功能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包括三部分: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1)区别1)分别属于不同的研究范畴教育目的是学术性概念,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内容与范畴;教育方针是政治性概念,是教育政策学或教育行政学范畴。2)定位不同教育目的是针对人的发展而言,指向受
4、教育者个体;教育方针则是反映对教育事业整体的要求和希望,定位于上层建筑或意识领域的地位和作用。3)特点不同教育目的具有理想性、不确定性;方针不可回避性和现实针对性。教育方针是上位概念,教育目的是下位概念。教育目的要通过贯彻教育方针来实现。(2)联系1)二者都是由国家规定的,都是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二者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2)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内容。3)☆它们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1、层次结构(纵向分析)1、教育目的(国家
5、)2、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3、课程目标(学校课程设置)4、教学目标(一节课、一单元或学期)教育目的的层次是衡量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直接依据与评判标准具体化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具体化指各级各类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在身心发展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与要求一般与个别、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培养目标层级陈述名称制定者特点举例一级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政府/国家抽象,笼统,比较关注应然状态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学科专家课程专家从“抽象”逐步过渡到“具体”具有适应终身学习
6、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一至二年级语文课程目标(阅读领域课程)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本单元/章或节课或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师比较具体,比较关注“实然”状态《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二级培养目标三级课程目标四级教学目标(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区别:1)教育目是唯一的,培养目标是多种多样的。2)教育目的是对所有的受教育者;培养目标
7、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的。联系:(1)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2)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3)普遍与特殊、总目标与分目标、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设计,反映教育目的对培养人才的要求。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落实具体
8、的教学目标来实现。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内容结构(横向分析)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身心素质2)社会价值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内容结构的核心部分。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时限表述远目近目概括具体(一)确立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生产力发展状况反映生产力和科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