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科学,任重道远——记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

传播科学,任重道远——记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

ID:32359454

大小:195.9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3

传播科学,任重道远——记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_第1页
传播科学,任重道远——记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_第2页
传播科学,任重道远——记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_第3页
传播科学,任重道远——记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_第4页
传播科学,任重道远——记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播科学,任重道远——记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播科学,任重道远——记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毓麟温学诗卞毓麟是《天文爱好者》的老作者,他潜心科学研究,同时又在科学普及这块园地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希望读者朋友们都能从他执著于科学普及事业的精神和行动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一、“梦天”之路1943年7月28日,卞毓麟出生于上海市。少年时代,天文通俗读物就深深吸引了他。初中时代,在他脑海里渐渐形成了一个梦:长大了当一名天文学家,亲自去探索宇宙的奥秘。高中阶段,他对数学、物理、古典文学、历史人物、科幻小说等都很感兴趣,尤其是数学更使他入迷。于是,他提前自修完中学数学,并津津有味地钻研起高等数学来。那时有位数学老师身体不好,

2、好几次课就由卞毓麟代讲了。高考来临,卞毓麟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结果如愿以偿。后来数学、天文分为两个系,他在天文系学习,成绩年年优秀,“大学时代的生活非常清苦,但心情相当愉快。南京大学不仅有许多遐迩闻名的系科和教师,而且有读之不尽的各门各类的藏书。天天有好书可读,常常有精彩的课外讲演可听,其乐趣真是难以名状”,至今卞毓麟对母校依然一往深情。1965年,卞毓麟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工作,至今正好30年,他目前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兼及天文学史和天文学哲学,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他现任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天文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

3、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天体物理学报》常务副主编等职。卞毓麟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他曾用笔名“梦天”发表过许多作品。当人们问及“梦天”的含义时,他的回答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天文学家,今天也还是连做梦也会想到,如何使我国的天文事业重振雄风,再显辉煌!”二、廿载耕耘卞毓麟的科普创作始于1975年。20年来,他编著、翻译的科学作品已近300万字,其中包括他参与著译编审的图书70余种,以及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科普文章和科学文化作品约260篇,他曾多次获得表彰和奖励,例如,1990

4、年中国科普作协表彰他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1992年,北京天文学会评选他为“先进天1文普及工作者”。中国天文学会也表彰他为“优秀天文科普工作者”等。1977年,《科学实验》连载了卞毓麟的科普长文“星星离我们多远”。此文新意迭出,很受读者和科普界人士赞扬。1980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了他据此扩充改写的同名读物,该书于1987年荣获中国科协、新闻出版署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卞毓麟的科普作品社会影响广泛。例如,1978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邀请他撰写了少儿节目《宇宙知识》。由著名老演员乔奇等播出。在电台的录音制

5、作室里,头发花白的乔奇曾语重心长地对卞毓麟说:“你还很年轻,节目写得很好。宇宙真神奇,希望你以后为少年朋友们写出更多的好作品”。1983年10月19日《北京晚报》刊出卞毓麟的千字短文(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翌年,此文获全国13家晚报联办的“科学小品征文”佳作小品奖。1987年,该文被译成世界语。同年又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并为《当代矿工》等刊物所转载。1988年起,它被收入全国统编初中《语文》课本。1989年又被评为《北京晚报》“科学长廊”专刊十年优秀作品一等奖。再如,本刊1983年第12期发表了卞毓麟撰写的“对联中的日月乾坤”。不久

6、,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编辑杨艺与作者将其改编为相声《天文对联晚会》,由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和李文华在1984年初农历除夕播出。时隔11载,今年春节前夕,《科技日报》重新发表了稍作修订的“对联中的日月乾坤”。卞毓麟撰写、翻译的科普作品,质量可谓有口皆碑。例如,他与黄群合译阿西莫夫《洞察宇宙的眼睛——望远镜的历史》一书时,试译稿曾被科学出版社一些资深编辑作为难得的佳译而欣赏传阅。然而,卞毓麟在“译者前言”中却深有感触地说:“译事无止境,我们常因译作难与作者固有的风格形神兼似而为苦”。他对译作质量有着更高的追求。1985年,我国老一辈著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科学翻译家李珩先生

7、在收到阿西莫夫《地外文明》一书中译本后,曾以88高龄复函卞毓麟道:“……你的译笔亦明白晓畅,能达作者的原意。此种译作必能得多数读者的欣赏,至为可贺”,“我希望你多多介绍Asimov和Sagan的科普著作以享读者,更望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丰富你的科学知识,发展你的文学修养,效法两位作家,以成为我国的科普创作名家。任重道远,引为己任,我于足下寄以无限之期望,尚祈勉之勿忽!”李珩先生已于1989年去世,他语重心长的教诲依然铭记在卞毓麟心头。三、佳作何来卞毓麟写作十分用心。他为本刊撰写的40余篇稿件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例如,他在20世纪80年代为本刊“天文趣谈”专栏

8、撰写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