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记载追溯坩埚炼铁的源流

从文献记载追溯坩埚炼铁的源流

ID:32358223

大小:272.0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3

从文献记载追溯坩埚炼铁的源流_第1页
从文献记载追溯坩埚炼铁的源流_第2页
从文献记载追溯坩埚炼铁的源流_第3页
从文献记载追溯坩埚炼铁的源流_第4页
从文献记载追溯坩埚炼铁的源流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文献记载追溯坩埚炼铁的源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3卷第2期(2014年):216—222StudiesintheHistoryofNaturalSciencesVol.33No.2(2014)从文献记载追溯坩埚炼铁的源流刘培峰李延祥潜伟(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北京100083)摘要通过文献考证与技术类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清代坩埚炼铁法的传播和演变进行归纳总结。成书于康熙四年(1664)的《颜山杂记》是目前所见最早记载坩埚炼铁技术的文献。山西阳泉地区两步法坩埚炼铁技术有两种:第一种(两步全用坩埚)在康熙年间传入山东博山,并吸收了当地焦炭冶炼琉璃的技术,形成了以焦

2、炭为燃料的坩埚炼铁技术;第二种技术(第一步用坩埚,第二步用竖炉)于清初传入东北地区,并与传入该地的炼焦、炼铁技术相结合形成另一种以焦炭为燃料的坩埚炼铁技术,在这种技术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煤炭(无烟煤)逐渐取代焦炭作为燃料。关键词坩埚炼铁源流焦炭中图分类号N092∶TF-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224(2014)02-0216-07目前学术界对于坩埚炼铁的源流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看法,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基本上分为以下三种情形。第一种是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进行推测。如李约瑟在分析中国[1]最早炼出生铁的可能原因时就提到坩埚炼铁的优势。杨宽

3、认为坩埚炼铁是从坩埚炼[2]铜继承下来的,所以其时代应该是战国。这些观点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但是缺乏足够的证据。第二种是根据考古出土遗物进行推断。何堂坤对洛阳吉利工区出土汉代坩埚进[3]行了科学检测,认为在汉代可能就有了坩埚炼铁技术。也有学者通过对几个有坩埚出[4]土的汉代遗址进行总结,断定中原文化区在汉代已发明了坩埚炼铁技术。这样的观点都有一定根据,但是,还需要确认一点,出土的坩埚是否是用来炼铁的,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三种是一些学者在无法考证其源流的情况下,往往避开这一问题,以咸丰年间《青州府志》对坩埚炼铁的记载来引

4、出下文。其实,在现有文献中隐含着一些坩埚炼铁技术源流方面的内容,只是鲜于梳理。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在文献整理、考证和解读的基础上结合技术分析来探讨坩埚炼铁在清代的源流。收稿日期:2013-07-26;修回日期:2014-05-28作者简介:刘培峰,1978年生,山西代县人,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冶金史研究。李延祥,1962年生,辽宁铁岭人,教授,主要从事冶金史与冶金考古研究。潜伟,1972年生,江西赣州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史。2期刘培峰等:从文献记载追溯坩埚炼铁的源流2171关于坩埚炼铁的最早记载上文所提咸丰年间的《青州府志》,被部分学

5、者称为迄今所知关于坩埚炼铁最早的文[5]献记载。其他学者在引用这一文献时也默认了这一记载的历史地位。近代学者对坩埚炼铁技术的部分调查与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基本一致,因而更加肯定了这段内容的历史和文献价值。然而,就文中所述康熙二年(1663)坩埚炼铁法从山西传入山东博山而言,由于是孤证,说服力并不强。查阅原文献可以发现,咸丰《青州府志》在卷23中介绍该府下属各县的物产,其中博山县的物产“铁”中有那段被众多冶金史家广泛引用的关于坩埚炼铁法的文字。原文如下:铁:铁出黑山下,熔石可作铁。县志:其始,乡之人不知也。康熙二年,孙廷铨召山西人至此,得镕铁之法。

6、凿取石,其精良为驩石,次为硬石,击而碎之。和以煤,盛以筒,置方爐中,周以礁火。初犹未为铁也。复碎之,易其筒与爐,加大火攻其下。每[6]石得铁二斗,为生铁。从以上引文中可以发现“县志”两字。在古代,编修方志时,一般是上一级行政单位会引用下一级行政单位编撰的志书,也就是说府志会引用县志中的内容。“县志”两个字可以表明其出处,那么,修于乾隆十八年(1753)的《博山县志》中应该有更早的记载。查阅这本目前所见关于博山地区最早的县志可以找到如下记载:颜山记,采石黑山,铸而为铁,百石之垆,三合之屑,火烈石礁,风生地穴,清气如珠,玄精为液,得柔斯和,过刚或折

7、,作为剑器,蛟龙可截,以钢性易脆,生不若熟也。考石可作铁,其始,乡之人不知也。康熙二年,孙文定公召山右人至此,乃得熔铸之法。凿山取石,其精良者为驩石,次为硬石。击而碎之,和以煤,盛以筒,置方罏中,周以礁火。初犹未为铁也。复击之碎之,易其筒与罏,加大火。每石一石得铁二斗,为[7]生铁。首先看引文的后半部分,并没有标明出处,应该是县志编修者所写。把这一部分与咸丰《青州府志》的记载相对比可以发现,主要内容基本一致,只有个别字句略有不同。府志中的“孙廷铨”与县志中的“孙文定公”是同一个人,因为孙廷铨赐谥“文定”,世称“孙文定公”。府志中是“山西人”,县

8、志中则为“山右人”,这是因为以太行山为中心,坐北朝南,则太行山右侧为山西省,故山西也称为山右,这种称呼在明清文献中比较常见。府志中称炼铁炉为“方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