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渐进改革成本与国有银行财务重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6年第3期3中国渐进改革成本与国有银行财务重组陈野华卓贤内容提要:中国渐进改革的平稳推进得益于新增改革成本能很快地被财政支付或通过国有银行转移,对渐进改革走势影响更大的是被转移至银行的存量成本。实证数据显示,国有银行财务重组中的不良资产处置过程客观上形成了对这一成本的发现机制,但现行的财务重组方案并没有对所有成本进行最终支付,而大量采取了“后摊”与“隐性负债”的处置方式,这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体现,其结果是改革成本向国家财政与中央银行的再次转移。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承担改革成本有其现实的必要性和理论的可行性,但由此造成的估值损失应该及时进行确认和记录的会计操作,
2、中央财政预算要反映央行因参与财务重组而导致的实际资本下降。关键词:国有银行财务重组渐进改革成本近年来,将国有独资银行(下文若无特别说明,简称国有银行)改革问题置入“渐进改革”的分析框架已形成引人注目的趋势,如张杰(2004)关于国有银行注资问题的研究和陆磊、李世宏(2004)对国有银行改革模式的探讨。虽然“渐进改革”的分析框架能较深刻地解释渐进改革的初始条件与国有银行改革路径的逻辑联系,但渐进改革成本问题在现有分析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渐进改革成本不仅影响到改革的净收益,而且如果不能及时处置,它会集聚为较大的社会风险,引发经济、政治危机。因此,如果不考虑“渐进改革成本”的因素
3、,我们就不能全面理解国有银行财务重组在卸下四大行历史包袱的同时对渐进改革成本的影响,也不会顾及渐进改革成本处置的约束条件与国有银行财务重组方案的内在联系,而且有可能无视渐进改革成本的最终承担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以渐进改革成本与国有银行财务重组的相互关系为主线,分析了我国渐进改革成本初次转移、二次转移及最终支付的动态演变过程,强调必须重视在国有银行财务重组中由央行承担成本而引发的央行资产损失问题。一、渐进改革成本的支付与转移作为制度变迁的一种形式,改革总会产生成本。对于中国渐进改革的成本,许多学者(如王跃生等,1999)从制度变迁的现象着手将其概括为:大规模下岗失业、分配
4、不公与社会的贫富分化、国有资产的流失、社会群体间利益分歧趋势加剧等。应该说,现有研究抓住了渐进改革成本的形成根源,即在企业制度变革、分配机制转化、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等过程中准确地把握了渐进改革成本的初始形态。然而,我们若是以动态的视角来审视渐进改革成本就会发现,许多初始形态的改革成本可能诱发的社会矛盾是极其尖锐的;如果在其生成之后不采取适当的处置方式,就会产生不稳定因素乃至引发社会震荡,严重影响渐进改革的进程与效果。从中国的实践看,一部分渐进改革成本由财政直接支付,另一部分则依托国有银行的制度安排实现了由实体经济领域向金融系统的转移,从3陈野华、卓贤,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
5、心,邮政编码:610074,电子信箱:chenbg@swufe.edu.cn。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重点项目(05AJY005)“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问题跟踪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文也得到了西南财经大学“十五”“211工程”与“创新人才培养基金”的资助。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意见,当然,文责自负。25陈野华、卓贤:中国渐进改革成本与国有银行财务重组而基本满足了渐进改革过程中各利益集团的目标函数。中国社会在渐进改革过程中表现出的较平稳状态,正是得益于某个时点上新增的渐进改革成本能很快地被支付或转移。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改革不配套所导致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步突现,对
6、渐进改革走势影响更大的是那部分被转移的存量成本。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采取直接支付的方式及时处置了部分初始形态的渐进改革成本。例如,国企改革在减员增效的同时也形成了大批下岗职工,但渐进改革中不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诱发了许多不安定因素。为此,财政通过失业保险补助、最低生活保障支出的形式支付了这部分改革成本,表现为社会救济福利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逐年攀升,仅2003年一年就达到217.69亿元(见图1)。又如渐进改革重要环节的价格改革,它在调整旧的价格体系下不合理分配关系的同时,也给居民和企业带来了由涨价引起的损失。为支付价格改革阶段的成本,政府通过财政安排了大量的物价补贴(见图1)
7、,特别是1981—1991年间价格补贴占国家财政主要支出的比例一直维持在13%以上,2000年价格补贴达到最高值1042.28亿元。①图1中央财政支付社会救济福利与物价补贴的成本(1978—2003)资料来源:财政部网站。财政直接支付是处置渐进改革成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分权改革后我国财政能力特别是中央财政能力迅速下降的现实,使改革者在更多情况下选择了一种过渡的方式———将初始形态的渐进改革成本转移至国有银行。例如,为解决反映渐进改革深层次矛盾的三角债,1991年下半年到1992年底,国有银行投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