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学会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初评

中国地质学会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初评

ID:32354172

大小:985.40 K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2-03

中国地质学会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初评_第1页
中国地质学会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初评_第2页
中国地质学会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初评_第3页
中国地质学会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初评_第4页
中国地质学会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初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学会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初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地质学会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初评公示中国地质学会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申报及推荐工作于2018年4月25日启动。8月26日,召开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初评会议,对83名候选人集中评审。本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由中国地质学会咨询委员会的两院院士和相关专家组成,专家们秉承严格把关、公平公正、德才兼备、优中选优的原则,并通过无记名投票产生了14名候选人,根据《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规定,现决定将14名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及简要事迹在中国地质学会网站(www.geosociety.org.cn)“通知与公

2、告栏”及候选人所在工作单位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18年8月27日-9月26日(一个月)公示期间对公示候选人有异议的,应以书面形式向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实名举报,不接受匿名举报,举报者应写明提出异议的依据、本人姓名、单位及联系电话。异议提出者为单位的,应加盖单位公章。对公示期间提出异议的个人、单位,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负责保密,并负责组织调查,对调查结果在终审前向黄汲清青年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汇报。中国地质学会联系方式:联系人:华丽娟举报电话:010-68999018传真:010-68995305E-MAIL:dizhixuehui@sina.com地

3、址:北京市西城百万庄大街26号邮政编码:100037附件: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名单及公示材料中国地质学会2018年8月27日附件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名单及公示材料类别姓名孙有斌郭华明郭威科研奖黄雨朱东亚王晓梅李常锁李鸿睿王小军野外奖胥燕辉傅志斌康世虎张会琼教师奖郭颖孙有斌同志基本情况及简要事迹申请人长期从事黄土高原风尘沉积、东亚古季风及亚洲内陆源区干旱化的历史与变率研究,探讨了不同时间尺度亚洲季风-干旱环境的演化过程及机理。取得的主要学术成绩如下:(1)利用敏感代用指标重建了最近7Ma东亚古季风和内陆干旱化的阶段性演

4、化,探讨其与区域构造和全球变冷的动力联系,佐证了中国风尘沉积可视为季风-干旱环境系统耦合演化的良好记录;(2)通过中国黄土高分辨率代用指标分析揭示出冰期-间冰期、岁差和千年尺度的季风变率,结合数值模拟结果探讨了太阳辐射、冰量、CO2和大西洋经向环流强度变化,对轨道-千年尺度东亚季风变率的不同影响;(3)建立了基于单矿物石英的亚洲粉尘来源的多指标示踪方法,揭示出构造尺度物源变化受控于青藏高原北部生长和北半球冰盖扩张,而冰期-间冰期尺度黄土高原细颗粒粉尘物源变动则与冬季风强度变化密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Geoscience、Na

5、tureCommunications、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QuaternaryScienceReviews、GeophysicalResearchLetters等国际学术刊物上。至今已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74篇,论文被SCI引用3173次,论文高被引指数(H-index)为30,SCI引用超过百次论文8篇(收录和检索证明见附件1和2)。2006年发表在QSR上文章获首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参与完成的“冰期-间冰期印度季风动力学”获“2011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申请人2006年入选中科院

6、“百人计划”、201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18年度入选第三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获第十二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2010年)、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刘东生青年地球科学家奖”(2011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12年)、中国科学院王宽诚人才奖励“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2015年),参与完成的“亚洲季风变迁与全球气候的联系”获2016年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获奖材料见附件4)。2、创新点及科学意义2.1、利用敏感代用指标重建了最近7Ma东亚古季风和内陆干旱化的阶段性演化,

7、探讨其与区域构造和全球变冷的动力联系,佐证了中国风尘沉积可视为季风-干旱环境系统耦合演化的良好记录。通过定量计算黄土高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重建了晚中新世以来亚洲内陆干旱化的演化过程,发现最近7Ma亚洲内陆逐渐变干的趋势和阶段性增大的干湿变率特征(Sun&An,2002,Sci.China;2005,JGR)。国际同行专家认为“粉尘通量数据是迄今为止(hithertounavailable)对全球黄土数据库非常有价值的贡献,为古气候模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用于评估高原隆升和北半球冰量对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影响”。利用石英粒度和磁化率/碳酸盐含量重建7Ma以

8、来东亚冬、夏季风演化历史,发现大幅度的古季风波动至少出现在晚中新世,随后经历了距今约4.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