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区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脆弱区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ID:32351516

大小:7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03

脆弱区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_第1页
脆弱区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_第2页
脆弱区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_第3页
脆弱区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_第4页
脆弱区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脆弱区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摘要(1)1区域概况(1)2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建设(2)2.1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成因(2)2.1.1生态环境现状(2)2.12生态环境脆弱成因(2)2.2生态环境保护(3)2.2.1生态环境建设时应遵循的原则(3)2.2.2生态保护中面临的问题(3)2.2.3生态环境保护急需解决的问题(4)3生态保护下发展区域经济模式研究(5)3.1脆弱的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5)3.2生态脆弱区工农业发展(5)3.3生态脆弱区下发展第三产业…………………………………………………..(7)参考文献(8)Abstract(8)第8页(共8页)南

2、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为丹江口水库,通过分析水源地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适合该地区的生态保护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使研究区域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可协调发展。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脆弱区;协调发展;区域经济;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等生态问题日益威胁着区域发展、国家安全、甚至人类的生存。生态安全已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日益成为国家安全和

3、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健全生态安全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已刻不容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具有特殊的地形气候条件,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生态脆弱明显,因此以该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如何保护并结合该区域的经济特点进行研究。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区域概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包括湖北省十堰市大部分地区、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和淅川、陕西省商州市和安康市的部分地区,其中湖北省十堰市的入库水占总径流量的90%以上。上述地区除十堰市的十堰

4、城区以外,其余的地区经济相当落后,交通闭塞,中线工程在给该地区提出了高标准的环境要求的同时也给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重视水源地的主要生态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是否长期有水可调的大事[1],影响到水源地区的经济发展。水源地湖北省和陕西省境内的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有一定的研究,故此次将研究区域定为河南省境内的西峡县和淅川县。第8页(共8页)西峡、淅川地区位于伏牛山南麓,丹江上游,系鄂、豫、陕三省交汇的“金三角”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南部是鹳河谷地,北部是海拔高、坡度大的中低山地,两侧是起伏大的低山丘陵。淅川县是西北突起

5、向东南展开的马蹄形地形,西北部为低山区,中部为丘陵区,东南部为岗地及冲积平原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区。由于该地区地形气候条件特殊,地理边缘效益明显,形成了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2.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境脆弱区位于丹江口水库上游,肩负着“一库清水送北京”的重任。但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利用不合理等严重威胁着生态健康,应及时进行生态环境保护。2.1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成因2.1.1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水源区山高坡陡,各类资源数量有限。一方面由于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人均资源量逐年减少,生态承

6、载力已达到极限。另一方面,由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和非农用地面积的增加等原因,耕地面积逐步减少。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等原因,使水源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1)水土流失严重,并且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水库水质富营养话,加剧了水土污染。(2)工业污染问题严重(3)农业污染问题堪忧等。2.1.2生态环境脆弱成因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形成既是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是社会因素作用。自然因素主要为地形因素,土壤因素,植被因素和降水。该地区山地面积广大,坡度大,成土母质多为易风化的花岗岩、片麻岩等,遇到强降水易形成泥石流,由于居民大规模的肯林开荒

7、,造成植被稀疏,并且降雨集中月份暴雨频繁。社会因素:该区域森林植被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森林大规模的开发,农业用地对森林植被的掠夺等使森林面积减少。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水体污染严重第8页(共8页),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此外,居民生态意识的淡薄,环境保护基础较差等都是造成生态环境脆弱的重要原因。2.2生态环境保护2.2.1生态环境建设时应遵循的原则(1)坚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利用和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同增长。(2)坚持

8、整治、发展和保护同时进行的原则。生态环境建设要以保护水土资源、森林资源和人居环境为目标,以修复生态、建设绿色农业为核心,农业、生物、工程等措施相结合,坚持整治、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原则,在重点治理水土流失的基础上,全面对生态环境进行整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