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51391
大小:1.79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03
《基于GIS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坡耕地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探讨-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摘要(1)1研究目的及意义(1)1.1研究目的(1)1.2研究意义(1)2水源区自然状况(2)3水源区经济发展状况(3)3.1发展成果(3)3.2发展中的问题(3)4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4)5坡耕地现状分析(9)6治理措施(10)6.1产业结构调整(10)6.2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11)6.3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11)6.4水土保持要坚持生态经济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11)结束语(11)参考文献(12)Abstract(12)基于GIS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坡耕地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探讨摘要: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南阳域)自然概况及水土流失情况,
2、利用DEM数据和卫星遥感影像,基于ARCGIS软件提取了地形和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分析了区域内坡耕地的坡度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水源区21.3256%的耕地坡度在0~2°,但仍有9.882km2的耕地在25°以上,占区域耕地面积的0.9523%,完成退耕还林还草的任务不容乐观。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数字坡度模型;坡耕地;产业结构调整1研究目的及意义1.1研究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环境的优劣关系到工程能否持续、长效运行。目前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而水土流失是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坡耕地开荒种植。因此治理好坡耕地,对保护水源区生态环
3、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限制开荒种植治理坡耕地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当地农民的实际生活。水源区有贫困县近20个[1],区内属土石山区,土层薄,土层差,土壤生产力和生态承载力十分脆弱,在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人为的毁林毁草陡坡耕种现象十分普遍,荒漠化现象由点向面扩展,程度进一步加深[2],加之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致使乱砍滥伐现象时有发生。水土流失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坡耕地处,生态承载力已达极限,治理在即,刻不容缓。我们本次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在治理坡耕地的同时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给出合理化建议。1.2研究意义对坡耕地调整的重要依据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各地农业
4、的比较优势,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逐第12页(共12页)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最终提高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证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好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实现调水工程的长治久安。2水源区自然状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解决北方地区缺水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基础措施。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包括汉江和丹江两大水系。位于中线工程渠首的河南省南阳市有5920平方千米属水源区,包括淅川、西峡、内乡、邓州4县(市),丹江口水库主体和重要支流均位于该区域。区域位于伏牛山南麓秦岭东段余脉,属北亚热带北部边缘,为北
5、亚热带季风性大陆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降雨量820mm,平均径流深230mm,年平均日照时数2033h,无霜日232d,光热资源、水资源丰富,适宜南北植物生长,种类繁多。伏牛山主脉老界岭由西向东穿越该区北部边界,整体地形呈北高南低走势,北部基本上为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区,山高坡陡,层峦叠嶂,南部为丹江口水库库区及环库丘陵垄岗区,地形破碎,岗岭起伏,中部淅川与西峡两县交界处仍属伏牛山南麓浅山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延伸,其南北两侧均为丘陵岗坡,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区域北部以古生代变质岩、碳酸盐和中生代燕山期岩浆岩为主,中部主要为沉积岩、变质岩,在丹江以南仍以沉积石灰
6、岩为主,在丹江沿岸,从荆关—大石桥—马蹬,属淅川县狭长的白垩纪第三纪红色泥沙岩、页岩、砾岩,由于地质构造原因,造成区域中南部大范围石灰岩山地。丹江口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环境质量不高。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开发,导致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2--3]。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达3230.72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积的53.9%,其中极强度流失面积197.68平方千米,强度流失面积1778.55平方千米,中度流失面积124.47平方千米,轻度流失面积1130.02平方千米,年平均土壤流失1185万吨。坡度是对坡地水土流失影响最大的因素,国内外的研究普遍认为,坡地土壤侵蚀量随坡度
7、增大而增加[4]。我国一般以25°作为可开垦的临界坡度,故低山丘陵区>25°都应开发林第12页(共12页)地资源,<25°的坡度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改造为梯田或栽植经济林木,以减少水土流失。但区域内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耕地面积减少,25°以上的坡地耕种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是造成该区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因素,必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因此,急需掌握地面坡度与土地利用,特别是与耕地状况之间的关系。而且,地面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演化、植被的立地条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