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灌渠斗口水流量软测量技术研究

引黄灌渠斗口水流量软测量技术研究

ID:32349371

大小:7.39 MB

页数:172页

时间:2019-02-03

引黄灌渠斗口水流量软测量技术研究_第1页
引黄灌渠斗口水流量软测量技术研究_第2页
引黄灌渠斗口水流量软测量技术研究_第3页
引黄灌渠斗口水流量软测量技术研究_第4页
引黄灌渠斗口水流量软测量技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引黄灌渠斗口水流量软测量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实现引黄灌渠水流量连续自动测量和远程数据传输是实行可交易水权制度和建设数字灌区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引黄灌渠斗口特指引黄干渠通向支渠的放水闸口(简称斗口),按照引黄灌区现行水资源管理办法,灌渠斗口水流量是水资源管理部门与用水单位结算水费的法定依据。利用闸口水工建筑物(灌渠斗口)量水不需要修筑专门的量水设施,可以避免量水设施带来的水头损失等弊端,是最为经济和广泛采用的灌渠量水方法。由于引黄灌渠泥砂含量大、淤积严重、漂浮物多、水流形态变化无常,一般只能通过观测干渠(闸前)和支渠(闸后)若干点水位以及启闸高度,依据闸口水工建筑

2、物的类别和水流形态,选用基于水力学分析的量水公式和现场率定的综合流量系数来估算水流量,具有软测量的典型特征。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引黄灌渠斗口流量自动测量方法与装置研究"(60165001),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从实现可交易水权制度和引黄灌区数字化的目标出发,设计了基于短消息服务的引黄灌渠水流量远程监测网络总体方案,并研制了作为该网络重要现场单元的灌渠斗口水流量自动测量装置(ZL200420050359.1)以及与之配套的两种水位测量仪器(智能浮子水位计、智能电子水尺)和闸门开启度(位置)测量机构。为深入研究灌渠斗口水流量软

3、测量的相关问题并对各种软测量模型进行训练和检验,还专门设计并搭建了引黄灌渠斗口缩尺水工模型。(2)按照软测量原理和工程开发规范,提出引黄灌渠斗口水流量软测量技术所包含的辅助变量选择、数据预处理、建立软测量模型和软模型在线校正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首先将各种流态对应的量水公式转化为传统机理软测量模型,并由此确定了引黄灌渠斗口水流量软测量的辅助变量。在对各点水位信号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综合支持度的加权平均算法,以有效滤除水位测量数据中的异常值和随机干扰;还针对引黄灌渠斗口的特殊条件,提出了滚动式软测量模型在线校正策略。(3)为使基于传统水力学

4、机理的软测量技术转化为可以实际应用的专家系V引黄灌渠斗口水流量软测量技术研究统软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产生式规则的引黄灌渠斗口水流量软测量专家系统。所提出的综合流量系数细分率定法并通过知识库扩充予以实现,使传统机理模型的估计精度和适应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4)建立了引黄灌渠斗口水流量BP网络软测量模型,并采用水工实验数据对BP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检验,证明人工神经网络软测量模型在改善测量精度方面的成效。鉴于BP网络存在学习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以及泛化能力性能差等缺陷,建立了引黄灌渠斗口水流量RBF网络软测量模型,并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AGA)

5、对RBF网络软测量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通过仿真实验证明RBF网络模型比BP网络模型更加适用。为适应嵌入式环境和水流量实时估计的要求,又建立了基于CMAC网络和水力学机理的混合软测量模型。从适应引黄灌渠斗口水流形态多样化以及训练样本稀疏性出发,还提出“分而治之"策略,建立了适应流态变化的软测量混合专家网络,使全流态复杂系统的软测量建模问题转化为针对单一流态简单系统的软测量建模问题。(5)针对实际中训练样本稀疏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的软测量模型,并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SVR软测量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相同的水工实验数据对

6、采用不同核函数和损失函数的SVR软测量模型进行的仿真训练和性能检验结果表明,SVR软测量模型能够适应样本稀疏条件,比BP和RBF网络软测量模型估算精度高,而且泛化能力可从本质上得到改善。(6)现场量水实践和水工实验均表明,目前采用的量水公式在邻近流态边界处误差明显增大,由于实际中缺乏流态边界的训练样本,基于机器学习的软测量模型的泛化能力也会明显降低。在对引黄灌渠斗口水流态边界的模糊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流态区域参考模型以及综合流量系数模糊推理和数据融合相结合的软测量方案。在改善流态模糊边界水流量估计精度和模型适用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

7、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开发了适合引黄灌渠条件的灌渠斗口水流量自动测量装置,为软测量技术实现搭建了较为理想的硬件平台;其二,建立了基于水力学机理和综合流量系数细分率定的软测量专家系统,既为设计引黄灌渠斗口水流量软测量程序制定了一种规范,也为改善水流量估计精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其三,选择BP、RBF、CMAC、SVR、AGA和VI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PSO等多种软计算方法,建立了适应嵌入式环境和水流量实时估计以及训练样本稀缺的软测量模型,使软测量模型的估计精度以及适用性和可靠性得到全面改善。第四,提出并实际建立了基

8、于模糊推理技术的混合软测量模型,有效提高了水力学机理模型的适用性和精确度;其五,提出由确定性区域和模糊边界构成的流态区域参考模型,采用基于距离测度的多模型数据融合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