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34055
大小:90.1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3
《J BT5296-1991-通用阀门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的试验方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fB/T5296-91通用阀门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的试验方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通用阀门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的试验系统、试验程序和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水流通过阀门达到稳流时,测定闸阀、截止阀、节流阀、球阀、蝶阀、隔膜阀、旋塞阀、正回阀、底阀、减压阀的流阻系数和闸阀、节流阀、球阀、蝶阀的流量系数2引用标准GB31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1般原则3术语I1流量Q单位时问内流经阀门的水的体积,M3/h3.2稳流随着时间的变化,水流经测量截面的流量无明显变化的流动
2、13速度v根据流量Q和管道内径d计算的平均水流速度,m/s3.4压力损失△P水流经阀门时的压力降,PaI5流量系数C水流经阀门的两端压差为lookPa时,某给定行程所流过以m'/1〕计,介质密度取kg!m的流量数值,m216流阻系数k阀门压力损失的一个无量纲系数17管道长度L阀前、后取压两孔之间的管道长度(不包括阀体长),m18沿程阻力系数x水流通过管段的摩阻损失,是与雷诺数有关的一个无量纲系数4试验系数与试验程序4.1试验系统试验系统见图to4.1门试验段连接试验阀前和阀后的管道,其内径应与试验阀的公称通径一致,图中规定
3、f管道的直管长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991一07-22批准1992-07-01实施dB%T5296一914门.2背压装置保证阀后管道充满水,并具有足够压力和防止气蚀的阀后装置。41.3流量计用旋转式或文丘里流量计测定阀或管道的流量,也可用标定过的容器测定]可控水源z-温度计门节流阀;4流量计S一取压孔6一压差测量装置7-试验阀;8一调节阀图14门.4压差测量装置测定压力损失值(包括压差仪表、接管等)。4门.5取压孔管道上侧鼓压力的孔取压孔中心线应与管道轴心线垂直并位于水平位置。截面应当是圆形的,其边缘应清洁,成锐
4、角或微带圆角、无毛刺,不形成线状边缘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其孔径应等十或小于).1d.但不得小于Imm最大不大于12mm。连接压差测量装置的管件横截面积不小于取压孔面积的一,飞416秘孟度计用温度传感器或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4.2l4J量误差42.1流量误差为实际流量的士2o,仪表的分辨率及重复性应在。5%以内。42.2压差误差为实际压差的+2%。4.2.3温度误差:测贷水流人u温度的精度为十1C、对任何一种规定流量的试验试验过程中水流人1温度应恒定保待在3C以内。43试验程序4.3门对无特殊说明的产品,流阻系数都在阀门处于
5、全开位置测量4.12把试验阀安装在图示系统中.试验水温度为5-40C'4.3.3在水流没有脉动,达到稳流状态后记录所有读数4.34测定并记录次数不得少于5种流量下的压力损失(除非产品另有说明)这些流量应包括最小流}-最大流最和介于它们之问的均分流量。测量流量应保证产生紊流,但最小雷诺数K。为4X上W4.3.5试验阀的压力损失△P等于压差测量装置测得的总压力损失△h值减去对应流豪下的管道压力损失。h,(即Ah=A户1一△户)。4.15门从试验系统中把试验阀拆掉.将管道直接相连(或用不会产生明显压力损失的接管把管道古接丰日连)
6、单独测量管道的压力损失△h值43一52管道压力损失,,},p也可用式(1)计算:△p=义···········,···········。一(l不七巾:0户管道的压力损失,1叫kI'a管道内径,nru;JB/'r5296一91尸一介质密度·kg/m';(取P=1)o4.3.6当试验阀与连接接头起供货时连接接头应看作是阀的一部分试验结果和计算5.1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可以用下述两种方法表示:a.把对应流量下的压力损失值列成表;b,作出压力损失△p与流量Q的对数坐标图5.2系数计算5,2门流阻系数按式(2)计算:业K一一洲:gyp一
7、试验阀的压力损失,100kPaxt5.2'h.2流量系数按式(3}l十算:〔’一Q1}Ap把测出的每一个Q和△p值代人式(3),即可计算出一组流量系数.然后据此求得C的算术平均泣5.2,3阀门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的关系式为。一A"}1/AiK2式中:A阀门流道的截面积,m-5.2.4流阻系数与当量长度换算公式:式中:会一当量长度5.3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内容;a.生产)名称;b.试验阀的型号及规格;c.适用介质;d.出厂编号或生产11期;e,试验阀来源;f.按5.1和(或)52条所述表示测试结果。附说说明:本标准由机械
8、电子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德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