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经济法复习材料

考试经济法复习材料

ID:32312343

大小:9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3

考试经济法复习材料_第1页
考试经济法复习材料_第2页
考试经济法复习材料_第3页
考试经济法复习材料_第4页
考试经济法复习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试经济法复习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述经济法调整对象      关于经济法的具体调整对象,较为流行的学说有以下几种:  1.经济协调关系说。该说将经济法的具体调整对象分为:(1)企业组织管理关系;(2)市场管理关系;(3)宏观调控关系;(4)社会保障关系。(注:杨紫煊主编:《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8~32页。)  2.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说。具体有:(1)微观经济调控关系,包括国家对经济组织的调控及经济组织内部的经济关系;(2)市场调控关系;(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4)社会分配关系。(注: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

2、预经济的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经济管理与市场运行关系说。具体分为:(1)国家经济管理关系;(2)市场运行关系;(3)组织内部经济关系;(4)涉外经济关系。(注:刘文华主编:《新编经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社会公共性说。具体包括:(1)市场管理关系;(2)宏观经济管理关系;(3)对外经济管理关系。(注:王保树主编:《经济法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6~42页。)  5.国家经济调节关系说。具体包括:(1)市场规制关系;(2)国家投资经营关系;(3)

3、宏观调控关系。(注: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9页。)  6.国家管理经济领域说。此说直接以具体调整对象的罗列式为经济法下定义,具体包括:(1)经济管理关系;(2)维护公平竞争关系;(3)组织管理性的流转与协作关系。(注:史际春等:《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8~50页。)  7.来自经济行政法论的观点。具体分为:(1)宏观调控法;(2)市场管理法;(3)国土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法。  (二)本文的观点 我们把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作如下具体区分:  1.宏观调控关系  

4、2.微观规制关系  3.国有参与关系  4.对外管制关系  5.市场监管关系    (三)经济法的定义 :经济法是以经济法律规范为核心或主体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有机总和。不妨把这称为经济法的外延式(具体)定义,而把前面称为经济法的内涵式(抽象)定义。当然,这样一来所谓“定义”的含义也得到一定的拓展。这一做法是适应现实生活的,因此也是必要的,否则我们只能永远纠缠于无意义的思辩不得解脱,从而在理论虚无与脱离实践的两个极端之间徘徊。 经济法第一节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法”概念的产生1、

5、“经济法”概念的出现(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摩莱里《自然法典》(1755年)德萨米《公有法典》(1844年) 蒲鲁东《论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1865年)德国创刊的《世界经济年鉴》(1906年)2、法学概念上“经济法”的产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经济法”(Wirtschaftsrecht)一词,在学术上开始使用主要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原因:德国在战时及战后一段时期大力推行经济管制,制定了以“经济法”命名对重要物资实行社会化的特殊立法;德国法学追求概念结构的缜密性和理论的精密性,将上述社会化的特殊立

6、法作为极为理想的研究素材。v(三)经济法立法的发展v1、世界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29年--1945)v20世纪20年代末,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问题,主要西方国家纷纷抛弃不干涉立场,用政府的有形之手涉入市场,以挽救崩溃了的经济,缓和社会矛盾。其典型事件为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达此目的制定的法律被学者形象地概括为“危机对策经济法”。30年代末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德日等战争发起国家及其他参战国,运用强制手段,全面掌控国家经济,将其纳入战时体制。为达此目的制定的法律继续延续“战争经济法”的特征2、战后

7、经济法的发展(1945年--1989年)战后经济法的发展方向,在德国和日本,初期表现为制定法律解散财阀,禁止垄断,恢复市场竞争秩序。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后,表现为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使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经济法进入理性发展阶段。v3、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法(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二节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根源v一、社会经济根源v(一)经济根源v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任何国家在任何年代都从未对经济活动不闻不问,区别仅仅在于介入的深度及广度的不同。经济法之所以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是因为立法机构

8、或者某些学者此时对它产生特别偏好,而是市场机制显示出从未有过的危险。v社会化大生产带给我们财富时,也造成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资源紧缺却被浪费着,技术进步环境却日益恶化,竞争激发了人们的智慧却带来恶性冲突,财富成几何般的速度增长却造就了无数的穷人。这一切,都是在宪法保障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的口号下公开进行的,是在民法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的旗帜下堂而皇之实现的。v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