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05051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3
《地理总复习记忆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理总复习记忆部分3.目前能观测到得宇宙部分—总星系4.天体系统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5.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6.太阳的外部结构(由里向外):光球、色球、日冕7.各层太阳的活动:黑子(光球);耀斑、日珥(色球);太阳风(日冕)8.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11年9.太阳的能量来源:内部的核聚变反应10.太阳活动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影响气候、产生磁暴、产生极光1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大)12.八大行星:水、金、地、火
2、(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王、海王(远日行星)13.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木星;最小的:水星;卫星最多的:土星;最少的:水星、金星14.冥王星出局的原因:不能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的其他物体。冥王星被列为矮行星。15.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16.月球表面的主要特征:环形山密布17.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方向一致—自西向东;周期一致—27.32日(恒星月)18.朔望月周期:新月(初一;大潮;日食)—上弦月(初七、八;小潮)—满月(十五、十六;大潮;月食)—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小潮)—新月。29.5
3、3日19.开发太空资源:空间、太阳能、矿产(氦-3等)、环境(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20.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自西向东(北逆南顺),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21.地球自转角速度:15°/小时(极点为0);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极点为0)22.全球区时:24个;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面的时刻比西面早。23.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为全国统一使用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24.地球物体水平运动偏向:南左北右赤无25.地球公转方向和周期:自西向东;365日5时48分46秒(回归年)26.地球公转线速度和
4、角速度: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每年1月位于近日点,7月初位于远日点)27.地球自转平面—赤道平面;地球公转平面—黄道平面28.黄赤交角:目前23°26′,与回归线纬度相同。地轴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6°34′,与极圈的纬度相同。29.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每年3.21直射赤道(北半球的春分日)每年6.22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夏至日)每年9.23直射赤道(北半球的秋分日)每年12.22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冬至日)30.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所以:北半球春分日(3
5、.21)或秋分日(9.23):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自赤道向南北递减。北半球的夏至日(6.2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北半球的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32.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在6.22达到最大,12.22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在12.22达到最大,6.22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一年中有两次直射机会,正午太阳高度角可两次达到最大值(90°);回归线上一年只有1次直射
6、机会,回归线外无直射机会。3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均,3.21日和9.23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均。北半球春分日~秋分日(3.21~9.23),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北半球夏至日(6.22);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北半球极昼范围达一年之中最大);南半球反之。北半球秋分日~春分日:(9.23~3.21),太阳直射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冬至日(12.22):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现象(北半球极夜范围
7、达一年之中最大);南半球反之。34.天文四季的划分: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高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是冬夏之过渡。35.五带的划分: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为南、北温带;极圈以内市南、北寒带。36.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版块(南北美洲)、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南极洲板块。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37.板块的运动:碰撞—高大山脉(陆陆碰撞)&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陆洋碰撞);张裂—裂谷、海洋38.海底扩张学说观点:海岭(大洋中脊)是大洋地壳
8、的诞生处;海沟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39.地震时的感觉:先是上下颠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