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复试科目考试大纲-585保护生物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 试 大 纲科目代码、名称:585保护生物学适用专业:0710生物学(02动物学方向)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及题型)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第一部分 概念题 约30分第二部分简述题约50分第三部分论述题约40分第四部分综合题约4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概念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述题
2、: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综合题: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保护生物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保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及生态学4门生物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实际问题。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章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1.保护生物学的概念。2.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第4页,共4页3.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第二章 物种起源
3、与生物多样性演化1.物种概念。2.生物进化与环境因素。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RichardPrimack,季维智.保护生物学基础.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3.郝守刚,马学平,董熙平等.生命的起源于演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刘广发.现代生命科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第三章 物种多样性及保护1.物种多样性概念。2.全球及中国物种多样性概况。3.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4.物种濒危等级。第四章 遗传多样性及保护1.遗传多样
4、性概念。2.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3.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宋延龄,杨亲二,黄永青.物种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张飞雄.普通遗传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钱迎倩,马克平.生物多样性眼前的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RichardBPrimack,祁承经译.保护生物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第五章 生态系统多样性及保护1.生态系统多样性概念。2.生态系统多样性及维持。3.生态系统保护的途径。第六章 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与
5、生物多样性信息1.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2.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地区与标准。3.物种监测。第4页,共4页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RichardBPrimack,祁承经译.保护生物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孙儒泳,李博,诸葛阳等.普通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诸葛阳.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文集,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第七章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1.自然保护区概况。2.自然保护区的分类。3.自然保护区的设
6、计原则。4.自然保护区网。5.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评价。6.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与科普。第八章 迁地保护与动植物园管理1.迁地保护的概念。2.迁地保护的实施原则。3.迁地种群的管理。4.动物园、水族馆与植物园、种子库。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RichardBPrimack,祁承经译.保护生物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现代管理概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诸葛阳.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文集,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谢国文,颜亨梅,张文辉等.生物多样
7、性保护与利用.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第九章 生物入侵1.生物入侵概念。2.生物入侵与生态平衡。3.生物入侵的防止。4.中国外来入侵种。第十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关法规、行动计划及组织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国内有关法规。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计划。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组织。第4页,共4页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谢国文,颜亨梅,张文辉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RichardBPrimack,祁承经译.保护生物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Andrew
8、SPullin,贾竞波译.保护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十一章 保护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1.保护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开展。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张力,康宁.中国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钱丽霞.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与实践趋势.北京:教育科学出版